中国|京华物语丨从俗语中的“五脊六兽”到中国的屋顶文化( 四 )


在南方 , 房子为大平顶形式 , 因为南方的人们在屋里生活的时间跟在屋顶生活的时间基本上是一样多的 。 在中国下大雨时往往伴有风暴 , 所以屋顶必须向下倾斜呈坡面状 , 不过坡度很小 。 这样风暴就不会把屋顶掀翻 , 更不会吹倒整座屋子 。 而坡度过陡的屋顶则始终存在这样的危险 。 只有臆想家才会想当然地认为中国屋顶的主要功能是其特别的象征意义 , 纯粹是出于偶然才同时实现了功能性用途 。 在这个关联中 , 我们也得提到中国屋顶使用的建筑材料 。 现在中国的屋顶覆盖的都是瓦件 。
当然情况并非一直如此 , 最初中国的屋顶覆盖的是木瓦 , 木构建筑原来所使用的材料自然都是木质材料 。 一般都认为 , 从木瓦屋顶到砖瓦屋顶的转变大约是在公元前4世纪时完成的 。 该时间节点是有证据佐证的 。 早在汉朝早期 , 即公元前2世纪时 , 就已经存在刻印文字的砖瓦 , 后来还出现了端部印有兽形装饰图案的瓦件 。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 , 最早的无装饰的瓦件可以溯及更久远的时期 。
鉴于砖瓦的古老历史 , 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认为砖瓦屋顶是中国的发明 。 同样也有可能的是 , 和很多其他发明一样 , 砖瓦这一发明在不同的国家有各自独立的发展历史 。 不过假使中国在公元后的头几个世纪里又发明了釉面瓦件工艺 , 那么这也有可能是中国的一项独立发明 。 无论如何 , 从那时起 , 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 , 中国都是整个亚洲唯一的屋顶瓦件出口国 。 在那个时期釉面瓦件是除丝绸之外中国最主要的出口产品 。
中国之所以在很早的时候就发明了釉面瓦件技术 , 同样是由其自然条件决定的 。 这一发明是基于屋顶瓦件的功能性目的思维形成的完美解决方案 。 因为未经进一步加工的烧制瓦件有一定的吸水性 , 而上釉的瓦件则绝对不吸水 。 另外 , 釉面瓦件比无釉瓦件坚固得多 。 此处还要提及的一点是 , 屋顶瓦件的形状很明显直接源自木质建筑时代 。 整体上来说瓦件的外形直到今天几乎没有发生过改变 。 木质瓦件原本是半边环形树皮 , 其铺盖方式是交替堆叠 , 一片木瓦叠压在另一片木瓦上 。 后来人们就仿照这种树皮形制 , 以陶土为材质 , 制作成规格标准的砖瓦件 。
在整个人类建筑史上 ,
中国屋顶的脊饰是独一无二的
接下来说一说中国屋顶真正的象征意义这个问题 。 自然 , 所有国家的屋顶无疑都存在象征意义 , 而且屋顶所具有的都是同一个象征意义 , 即庇护的象征 。 然而在现有的各种屋顶外形中 , 没有几个屋顶外形能像中国的屋顶外形那样 , 将庇护这一象征意义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 如果不是先入为主地抱着神秘论的态度一定要探寻其深刻意义来观察中国屋顶的话 , 那么马上就可以认识到这一点 。
中国|京华物语丨从俗语中的“五脊六兽”到中国的屋顶文化
文章图片

陶瓷家庙 。 屋顶可以单独拆卸 。 在正脊上和山墙两端有两条龙 。 此外还有多个屋顶脊饰 , 在屋檐端部的顶瓦上刻有兽形纹饰 。 寺庙的内部有一尊布袋和尚(弥勒佛)的雕像 , 周边围绕着多个人物雕像 。 寺庙通体施多色釉彩——金棕色、黄色、铜锈绿和黄绿色 , 高68厘米 。 《西洋镜:五脊六兽》内页插图 。
科隆市东亚博物馆里有一个特别的展厅 , 专门用于展示屋顶的构件 。 该博物馆创建人阿道尔夫·费舍尔(Adolf Fischer)教授在博物馆的导引手册中写道:“屋顶对整个建筑物的庇护功能 , 在任何一个地区都不像在东亚地区那样 , 呈现得如此鲜明 。 ”屋顶的庇护功能的重要性在这里比在地球上其他地区更高 。 所以屋顶的这个初始的、真正的实用理念就成了最高准则 。 因此中国屋顶的构造设计也可以被称作庇护功能的外形象征 。 在中国屋顶的下面 , 人们感觉受到庇护:不仅仅是在可怕的风暴来临之时 , 或者连日暴雨的情况下 , 人们觉得受到庇护 。 即使是天塌下来 , 人们也会觉得自己处于庇护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