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到前文所说 , 盛唐的书法家 , 并不一定直接师承、学习过北齐的书法 , 但立足书法史发展的角度 , 某一书法风格、书写方法的出现 , 并非在当时即形成潮流 , 可能会引领当时风气 , 可能会很快消亡 , 同样也可能会在某一时代再度兴起 , 这好比基因学中的“隔代遗传” 。 笔者相信盛唐书法中的某些用笔习惯及风格气息 , 确乎笼罩于北齐影响之下 。
颜真卿“崇重浮屠之说 , 本出自家教” , 且颜真卿佞佛 , 多“探访胜迹 , 撰文纪颂 , 写经书赞 , 刊石传布” , 笔者臆测 , 颜真卿佞佛 , 在当时或许可以得见北齐的诸多刻经等传世碑刻 , 且其早年外任为官时 , 多居北齐故地 , 所存北齐遗刻亦多 。 从这方面来看 , 其当时所处环境或可有助其楷书风格的形成 , 换句话说 , 或可有助北齐的“齐法”在书法史上传承、延续而不致湮灭 。
书法史发展至唐代 , 诸种书体及书体中最主要的几种风格 , 均已成熟 , 且大致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 , 如早已成熟的秦小篆、汉隶等书体 , 进入唐代 , 也经历了一场唐人的改造而最终走向模式化 , 这似乎可以说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唐法” 。 因而查诸唐以后的书法史 , 我们似乎可以理解为 , 书法是在之前固定下来的几种书体基础之上的风格变种 , 此后再无新的、成体系的书体出现 , 有的只是在风格上的出新 。 而承载着盛唐书法的“唐法”的依据以及由来 , 也正如初唐楷书承隋而来一样 , 其根基仍不在唐 , 而在北朝 , 盛唐只是给了“唐法”一个土壤 , 自己的根还是由前代延续而来的 。
本文图片
- 赵梓杋|洛阳8岁学生手工制作抗疫立体书,火热出圈
- 青未了|【青未了】赵金厚专栏|忆儿时过年(外一首)
- 春节!「虎风虎韵齐鲁行」赵金厚专栏 | 过春节 话习俗
- 赵扬|歌曲MV 《复苏吧!我的秦都》出炉!
- 赵光义&如果杨渊平再忍耐一下,或许杨业就不会同时失去三个儿子!
- 赵楼剧院!「青未了」赵金厚专栏 | 听戏
- 赵明诚|吕氏家族墓被挖,考古出土价值超5亿的“瓷器”,全球仅仅有一只
- 草书!赵孟頫临王羲之书法对比图,形神兼备从容潇洒
- 赵梓杋@洛阳市8岁小学生自制Q版绘画“立体防疫宝藏书”
- 换位|宁陵德商赵村支行周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