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以前 , 歌手陶喆已经开始探索用西洋流行歌曲的唱法演唱《望春风》 , 但这种尝试仍然属于小众范畴 。 通过合作 , 周杰伦和方文山发现他们都是彼此想要寻找的对象 , 词曲搭配有着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 随着周杰伦的中国风音乐传遍大江南北 , 方文山独具特色的歌词也以最快的速度火了起来 。 他的歌词连续8届入围台湾金曲奖最佳作词人 , 其中《威廉古堡》和《青花瓷》最终获奖 。
中国风里的情感密码
生于1969年的方文山 , 他的歌词听众绝大多数是“80后”“90后” 。
这些听众生于和平稳定的时期 , 很多人是独生子女 , 缺少同辈亲情 , 而他们也是在全球化氛围下长大的第一代人 , 陪伴他们长大的影视剧、电影、动漫、小说代替了真实的生活 , 成为他们情感的慰藉 。
因为电影梦碎而改写歌词的方文山 , 以其图像化、复古和中国韵味的文字成为了这一代际的精神代言人 。
中国的古典文化是滋养方文山的文学养分 , 他从初中起就喜欢流连旧书店 , 最喜欢读宋词 , 尤其是李清照和李煜的作品 , 他发现宋词是最接近流行音乐歌词的一种文学体裁 。
“中国风”歌词能够形成风潮 , 不仅仅是词人个人爱好和听众审美的意外契合 , 更是经过了残酷的市场检验 。 方文山自从踏入音乐行业的第一天起 , 就开始有这种职业自觉 。 签约成为专业词人之后 , 他感到自己靠着自学积累的文学创作经验并不够职业化 , 他积攒的那一大本歌词 , 最终只有一两首被人看中谱曲并成功发表 , 其他的全部石沉大海 。
从那时起 , 方文山就开始琢磨业内的其他作词人是怎么创作的 , 这种钻研不是模仿 , 而是在寻找能让听众产生共鸣的规律 。 最后 , 他终于拆解了流行歌词的密码:无论文字风格如何 , 词作者必须要让听众产生歌者在和他们沟通的感觉 。 他总结出一套写作的公式:到了副歌(高潮)部分 , 歌词里一定是有人称代词的 , 这些代词不是“你” , 就是“我” , 比如《发如雪》中的“你发如雪” , 《兰亭序》中的“无关风月 , 我题序等你回” 。
方文山性格里的怀旧属性 , 后天形成的中国式审美旨趣 , 透过商业化流行音乐的打磨和传播 , 与一个时代情感上的“最大公约数”形成了碰撞 。 “音乐具有听觉的魅力 , 它会形成一个社会的共同记忆 , 你和你的大学同学或者职场里的朋友 , 在某一个年龄时候会喜欢一个歌手、一个乐团 , 等到你30岁、40岁 , 只要听到这些歌的一些片段 , 就回到青春时期 。 ” 方文山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
短视频与老灵魂
美国学者戴维·哈维在《后现代的状况》一书中提到 , 后现代文化可能会表现出两种互相冲突的社会效应:一方面 , 人们努力挖掘一系列“拟像”用以作为逃避、幻想和关注力转移的理想场所;另一方面 , 后现代文化加强了空间与人的社会身份之间的密切联系 , 使人们开启他们的个人或集体身份认同机制 , 在迅速变革的世界里寻找到停泊之所 , 从而彰显出一种空间美学 。 这两种社会效应 , 像极了方文山的歌词和艺术作品给人的感觉:一面拼贴 , 一面怀旧 。
时代已变 ,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 , 甚至有媒体人尖锐地指出 , 方文山之后 , 华语乐坛可能再无作词人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在这个碎片化、互联网化的时代 , 人们对一种流行风潮的兴趣爱好已经变得分散 , 流行歌曲在依靠电视、广播、唱片等媒体传播所形成的那种统一的集体记忆 , 已经很难形成了 , 而作词人的影响力也早已无法回到过去 。
- 乐陵$山东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乐陵这些地方入选
- 上海|在上海这些地方,足不出“沪”即可享受“年味”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其实后面还有3个字,原来我们一直误解了
- 概念图!韩媒发文又在文化方面发起挑战,这回是跟日本争“妖怪”
- |寻一方庭院,吃茶读闲书,听雨看落花!
- 东方欲晓@闲来写就青山卖——靠写字能养活自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 方腊#鲁智深生擒方腊后说了2句话,共6个好汉听懂了,离开宋江得善终
- |男子钓到一条4.3斤的草鱼,没想到却被警方刑拘!爱好钓鱼的要留心了!
- 红与黑#方隆昌/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
- 反派@四本黑暗流小说,主角化身反派,横推四方,从头燃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