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尧舜禹之间真是和平禅位?考古却发现尧死于战火,学者:人性本恶
考古发现贤明的尧死于战火,孝悌的舜被流放而死,禅让是无稽之谈
【 禅让#尧舜禹之间真是和平禅位?考古却发现尧死于战火,学者:人性本恶】
文章插图
关于“禅让”的记载始于《尚书》和《墨子》,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最广为人知的则是《尚书》说的舜通过考验之后,尧帝命其执政三年,然后让出了天子之位,至于怎么个“让”法没有明说。可是,劳苦半生的天子将这个苦差交给另一个品德高尚之人,这看似高尚的事件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呢?
文章插图
在先秦时代就千疮百孔的禅让制是什么样的真面目?在古代文献中都未曾提及让位的具体方式,但是在先秦时代,不论是儒家还是墨家却都对尧舜禅让的故事抬轿子,将其塑造成了正面故事,那就是二人的政权交接是友好的、和平的,俨然给后世提供一个优秀政治家、和平政治政权的模板。只是,在这种一派和平的说法下,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先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提出质疑声音说禅让是虚伪的政治作秀,战国时代的儒家荀子则直接开撕:尧舜禅让是一派胡言,是篡位者舜的自我褒义。而法家的集大成人物韩非子更是直接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舜、禹、商汤和武王这四个人都是弑君之臣。
文章插图
而战国七国之一的魏国官方史书《竹书纪年》更是这么记载:夺权的舜把尧囚禁到尧城,使其在那里孤独身死。数十年后舜则被夺权的禹流放到苍梧,最后死在野地。以我们如今来看,一个是人性善好的说法,一个是人性罪恶的解读,那么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个人认为“禅让”这个两千多年的定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了,因为,按照战国时代史官“在晋董狐笔,在齐太史简”的扎实本性,《竹书纪年》这本书的可信度远比擅长春秋笔法不老实的儒家要高。而更严重的是对尧城的考古发现,尧城毁于战火,几乎就坐实了舜是以战争暴力手段摧毁了尧的统治,接手政治大权。
文章插图
漏洞百出的禅让制有两点可以佐证其虚伪第一:人性的推敲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自己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国人,这句话如果放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可信度相当高,毕竟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后来成了千古名君,遭受靖康之变被金国人掳往北方的北宋二帝和一众遭遇耻辱的后妃们被儒家写成了大义凛然的“北狩”,而上古那些尧舜禹被塑造成了圣人。
文章插图
舜对加害自己的父亲和弟弟无限度的容忍看上去像是一场政治作秀,至于杀了大禹的父亲又重用大禹治水,导致大禹成为“接班人”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对政敌之子的失去控制,说白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更像是害怕舜的迫害。
文章插图
到后来,舜死在“南巡”途中,你说一个百多岁的退位天子不好好在家安享晚年,跑到蛮荒瘴疠的南方去巡视什么?难不成他嫌自己活够了要自杀?恐怕答案只有一个:逼不得已,而为之。
- 莫言#刘禹锡参观朋友新住所,写下一首诗,充满趣味而又真诚
- 义送@禹城:文化小分队义送春联开始啦!
- 禹厥之$《山海经》中的妖兽相柳和日本的八岐大蛇到底是什么关系
- 刘禹锡!刘禹锡这首诗告诉了我们,生活虽然不如意,但是也要坚强地去面对
- 秋词#人生不称意时,不妨读读刘禹锡这首千古名作,读完顿觉神清气爽
- 桄榔庵$刘禹锡作《陋室铭》好歹还在人间,苏东坡的“陋室铭”则入鬼门关
- 白居易@三峡故事 : 夔州刺史刘禹锡,推陈出新唱“竹枝”
- 连州#诗豪刘禹锡:你们可以贬我的官,但贬不了我的人格
- 监察御史#韩愈为何无故遭贬交友不慎因此与刘禹锡失和,有这两首诗为证!
- 诗歌|禹州抗疫诗歌(一):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