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性&“大雪”节气聊养生

温热性&“大雪”节气聊养生
文章插图
12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节气,“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过后气温将更低,白昼也将更短,这时更要重视养生保健。《黄帝内经》中有:“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那么“大雪”节气过后具体应该如何养生呢?我们请职工医疗门诊部的宋缜逸老师来谈谈冬季养生。
防寒保暖不可少
宋缜逸老师介绍说,“头为诸阳之会”,头部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最不能受寒,“大雪”过后更要注意头部保暖,外出尽量戴帽子、围围巾。头部保暖之外,足部的保暖也不可忽视,脚处于我们整个身体血液循环的末梢,本来血液供应就偏少,寒冬季节全身气血流通不畅,更容易导致足部受寒。要保持全身尤其是下肢的温度,穿秋裤、毛裤,袜子和鞋也要尽可能厚实。除此之外,也可以进行中药泡足:用桂枝20g、红花10g、鸡血藤30g、威灵仙20g,四味药同煮,使用药液来泡足可以更好地加快全身的血液循环,温通经络。
生活起居要注意
宋缜逸老师认为,“秋收冬藏”,“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并收敛神气。起居调养宜早眠晚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晚上10点钟之前上床入眠,睡前用热水泡泡脚,并按摩足底涌泉穴,利于阳气潜藏,阴精积蓄;早上宜6点40以后再起床。冬季室内较为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进行保湿,但注意加湿器要定期清洗,防止滋生细菌。
运动健身宜适量
一项关于心脑血管病发病的时间性研究发现,早晨7~9点钟,是心肌梗死等猝发性心脏病和脑中风的高发期,因此,晨练最好在9点钟后,运动以温暖全身或有些许微汗为宜。宋老师建议,“大雪”节气过后,宜减少户外活动,以免消耗过多的阳气,不宜进行剧烈的、过量的运动,散步、慢跑、打太极、健身球等运动量小的活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养生食补很重要
俗话说“大雪补得当,一年不受寒”,“大雪”节气过后的进补需要对症,适量。首先要根据体质进行进补,阳虚体质的人表现为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经常感冒、口淡不渴等,此类人群可吃些温热性食物来保暖,如羊肉、虾、韭菜、胡桃肉等,而鸭肉、香蕉、黄瓜、梨、绿豆、冰糖等凉性或寒性的食物则最好少吃。阴虚体质的人表现为低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大便燥结、夜里易出汗、睡眠不佳等,此类人群需要和温热性的食物保持距离,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类如山药、百合以及甲鱼、黄鳝、泥鳅、淡水鱼、鸽子等是最佳选择。
【 温热性&“大雪”节气聊养生】 冬季进补首选一些富含蛋白质、高热量、易于消化的食物,但有“三高”的人群要适当控制,量出为入,消耗多就多补,消耗少就少补。虽说“秋收冬藏”,但也不可一味进补,“补”重要,“通”亦重要。中医所谓的“通”是指气血、经络的畅通,气滞血淤,经络郁阻,会导致疾病。
宋老师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冬季最简单的‘通’法是多吃萝卜,比如白萝卜炖羊肉或排骨汤,可以补充阳气、温暖五脏,尤其适合肾虚和脾虚的人食用。”
通讯员: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