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本@曾令世界瞩目的中国技术(中国典籍在海外)( 二 )
1830年,法国著名汉学家儒莲(Stanislas Julien)翻译了该书的《丹青》一章,介绍提炼银朱的方法,发表于《新亚洲杂志》,成为《天工开物》译成西文之发端。1833年又节译《丹青》《五金》《锤锻》章,发表于《化学年鉴》(Annales deChimie);1837年将《乃服》章养蚕部分译成法文附于所译《授时通考》。这些译文分别被转译成为英文、德文,刊登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等欧洲一流科学刊物,以满足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对冶炼工艺、合金配方、养蚕技术的渴求。1869年,儒莲将译自《天工开物》的法语译文结集为《中国帝国工业之今夕》出版,该书在2012年、2018年修订再版。
中国地质学家丁文江1925年英译《舟车》章造船部分,经英国汉学家翟理斯修订后发表在英国海事史研究期刊《水手之镜》(The Mariners Mirror)。中国化学史家李乔苹1948年在美国出版的 《中国化学史》,有相当一部分文字依据《天工开物》编撰。
196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美籍华裔学者任以都、孙守全夫妇的《天工开物》英文全译本,这是第一个英文全译本,包括译者序、译者札记、正文和152幅插图、参考文献、术语表、附录和索引,哈佛大学《亚洲研究》1967年2月号刊发了书评。1997年,纽约多佛出版社再版发行。截至2021年10月,该书被全世界588家图书馆收藏。
依据世界图书馆数据平台OCLC数据库的检索,笔者新发现了《天工开物》的俄文、德文译本。苏联科学院研究员斯维斯图诺娃选译了《开工天物》的“制盐”和“制茶”部分内容,翻译为俄文单行本《茶盐制作方法》,1975年由苏联科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德国学者关增建(Konrad Herrmann)翻译出版了第一部德文版《天工开物》,由自然科学出版社出版。
人本主义的科技伦理
《天工开物》曾受到达尔文、李约瑟等西方学者高度重视。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甚至发出著名的“李约瑟之问”:中国古代对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
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了德国科技史专家薛凤(Dagmar Sch?fer)研究《天工开物》的学术专著——《开工万物,十七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这是西方学术界的第一部研究著作。薛凤认为,宋应星之后的中国学者没有沿他开创的包罗万象的方法了解工艺知识,表明中华文明中的发明与创造能力都正在趋于衰落,其视角显然是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
笔者发现,西方汉学家、翻译家对于《天工开物》的关注,都集中在中国技术工艺的本身,而没有注意到宋应星对18个门类工艺的介绍、总结中,贯穿着“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书名中“天工”一词源于《书经》“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源于《易经》,孔子说过,“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强调人要开发大自然(天)提供的资源完成人类的事务,天之作与人之作是彼此相应的关系。如《膏液》中有“天道平分昼夜,而人工继晷以襄事,岂好劳而恶逸哉?使织女燃薪,书生映雪,所济成何事也。”《乃服》中有“人为万物之灵,五官百体,赅而存焉。贵者垂衣裳,煌煌山龙,以治天下。贱者短褐、枲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以自别于禽兽。”从各种油料植物中榨油,养蚕纺织,都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活。其技术与工艺服务于人类社会之需的人本主义科技伦理思想,与西方文化的科技思想有本质不同。
今天,部分西方国家所主导的自然科学技术发展,大有脱离人类控制、反过来监督控制人类的异化趋势。让科技重归人类社会所用、所需的原点,是《天工开物》400年前就明确给出的答案。
- 画种!难以逾越的极限素描,燃爆你的视觉神经——达斯卡尼奥的黑白世界
- 服饰!汉服究竟有多美!这群年轻人用11年复原200套汉服惊艳世界
- 路遥@《平凡的世界》孙少安为何不娶田润叶?知道原因后我沉默了
- 寻找|“到大千世界寻找自己的灵感”——市川里美老师是这样创作绘本的
- 无人知晓@世界历史上最为神秘的古代遗址,你知道哪几个
- 甜文!温馨甜文:男主用自己的方式爱护着她,并一步步朝她的世界走
- 艺术|走进艺术家—陈学儒的艺术世界
- 山东博物馆|探访山东沉浸式矿物展 真实再现多彩矿物世界
- 魔兽世界|魔兽世界TBC:最豪横的专精!进团必给补助,P3依旧紧缺
- 刘立群@探访山东沉浸式矿物展 真实再现多彩矿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