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西安12月9日电(李志强)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底张街道和北杜街道先后发掘了战国、两汉、西晋、十六国、北朝、隋、唐、宋、明、清古墓葬3648座,墓葬时代延续长达2200余年。墓葬数量之大、等级之高、延续时间之长,均为国内首现。
据此次考古项目的领队李明介绍,发掘地点位于汉、唐长安城北的“洪渎原”墓地,是这个时期除陪葬帝陵外等级最高的墓地,埋葬的墓主多数系皇亲国戚、高官显贵,并见诸史籍;已发掘的中大型墓葬占比大,纪年墓葬数量多,出土文物丰富。在17个月的发掘中,共发现战国晚期王陵(王后陵)及其陪葬墓地1处、西汉早期墓地1处、东汉家族墓地12处、西晋家族墓地3处、十六国家族墓地3处、十六国至隋代公共墓地1处、北朝隋唐墓园77座及大量的宋明清平民墓葬,出土文物16000余件(组),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收获。目前发掘工作仍在持续开展。
考古发现,咸阳洪渎原在战国和西汉时期流行“集中公墓”,即居民在一处大型墓地内集中安葬,个别墓葬有很小的围沟兆域,并不体现家族意识。东汉、西晋、十六国时期,流行成排分布的家族墓地,即家族成员以家庭墓葬为单位有规律地集中葬于一处家族墓地内,不设围沟兆域,相互之间以地域空间作为分隔。十六国至隋代墓地密集分布有65座墓葬,虽然没有经过集中规划,但未见打破关系。北朝隋唐墓葬中以墓园最具特色,目前已发现北朝隋唐墓园77座,其中有纪年的23座,显示出围沟兆域和家族墓园在隋唐时期高等级墓葬中的重要地位。
据介绍,限于条件,以往在隋唐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围沟兆域和地面遗迹的完整资料并不丰富,对于围沟兆域所形成的“墓田”和封土的等级制度的了解还停留在文献层面,对于北朝隋唐家族墓园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此次考古发掘中,文物工作者重点关注围沟和封土的分布,发现至少在洪渎原,隋唐高等级墓葬普遍设置围沟兆域并夯筑封土,围沟内1-7座墓葬皆有发现,夫妇同穴合葬、夫妇异穴合葬、父子合葬、祖孙合葬、数代家族成员合葬等形式皆备,这是考古学界在此次发掘之前完全不掌握的隋唐家族墓葬或家庭墓葬的格局分布形制。
【 墓地$陕西咸阳发掘古墓葬3648座 墓葬时代延续2200余年】考古专家认为,结合近年来在洪渎原发现的北周豆卢恩家族墓园(墓园内埋葬祖孙三代4座北周墓)、隋王韶家族墓园(墓园内埋葬祖孙三代7座隋墓)、唐苏同家族墓园(墓园内埋葬父子两代3座唐墓)等北朝隋唐家族墓园,可以形成完整的中古时期家族墓园的发展序列和类型特征,为北朝隋唐墓葬制度的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对于推动该时期考古学和历史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李明表示,如果将洪渎原墓葬整体纳入两千二百年的历史时期古代墓葬发展体系,那么它实际上一直是一处“集中公墓”,集中的是秦咸阳城、西汉至北周长安城、隋唐长安城、宋代以后的咸阳城及其周边县城居民的墓葬。由于地处京畿,墓主身份普遍较高,代表性强,所以洪渎原墓葬是研究中古时代墓葬制度的极佳标本,对于构建中国古代墓葬的考古学体系框架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另外,此次发掘所获丰富的资料,加之七十年以来洪渎原墓葬的考古资料的综合研究成果,其蕴含的巨大信息量足以续写半部北朝隋唐史,结合传世文献记载,将极大地有助于阐发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
- 论述|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征文大赛第四十九赛区第(1)批征稿初审通过名单
- 三沈纪念馆$魅力陕西行·走进汉阴县三沈纪念馆:沈尹默如何苦练“横画”?
- 蔡京$蔡京:饿死在破庙后,后代将他的尸骨迁回,如今墓地已破败不堪
- |国家文物局发布当雄墓地等4项西藏重要考古发现
- 当雄墓地#西藏当雄墓地出土石质黑白围棋子
- 转角看见陕西北路|让城市空间美起来|转角看见陕西北路,一脚踏进历史,一手触及未来
- 书画院|绪刚说事:以艺战疫,陕西书画院“笔墨铸魂、守正抗疫”网络优秀书画展示
- |西藏当雄墓地出土石质黑白围棋子
- 美术!「“艺”起抗疫」咸阳市抗击疫情主题美术作品网络展2022《第六期》
- 陕西|2021“纯真筑童年”第三届全国青少儿书画艺术大赛作品展示第三十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