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苏轼:我若婉约起来,恕在下直言,在座的各位皆是渣渣!
却不知道出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的“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同样是苏轼婉约词的代表作。认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就只会写豪放词?那绝对是孤陋寡闻造成的知识盲区。
苏轼在词文学史上的地位如此重要,还有一句话不可忽略,他“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能够做到扭转发展趋势的大神,要知道他在扭转词风之前就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
真论起来,倘若苏轼婉约起来,恕在下直言,在座的各位皆是渣渣!
文章插图
苏轼的家世
苏轼一家两代人,一门三学士,名声大震的“唐宋八大家”,他们父子就占了仨。看到这如果你认为苏轼兄弟两人能成才是因为父亲就是个才子,那可不够准确,他们父子三人后来能够名声大噪,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苏轼的母亲,也就是说他父亲苏洵娶了个好媳妇。
由于那个时代女子的地位卑微,现在仅此能知道苏洵的妻子是程氏,具体名字不知,是四川眉山人,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显然苏洵的媳妇是出自名门的大家闺秀,从小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她嫁给苏洵的时候刚十八,苏洵年十九。结婚之后生活困难,苏洵终日嬉游,不学无术,父亲对他很绝望,从此不再过问他读书的事。直到25岁时,他突然有了读书的念头,仗着自己聪明,参加了一次乡试,结果落第。
此后他自我检讨,每日端坐书斋,苦读不休长达六七年,终于成了大器。要说他的妻子程氏真的是个了不起的女性,在苏洵游学、苦读的这些年,家务和养育儿子的艰巨任务都交给了她,担子很重,但终见成效。
他的儿子苏辙曾这样记述母亲“生而志节不群,好读书,通古今,知其治乱得失之故”,这是多么高的评价,也难怪现在人们常说一个好妻子影响三代人。苏轼、苏辙两兄弟少年时期,都是母亲亲自教他们读书。
【 儋州$苏轼:我若婉约起来,恕在下直言,在座的各位皆是渣渣!】1056年,21岁的苏轼和19岁的弟弟苏辙第一次跟着父亲苏洵进京,这一年苏轼参加了科举考试,考官欧阳修和梅尧臣都被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震住了,却因欧阳修误以为是自己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而有意让他得了第二,后来认识了苏轼,颇为赏识。
正是欧阳修的赞赏,让苏轼父子名动京师,而就在此时,家中传来噩耗,母亲程氏病故。父子三人立刻反向奔丧,至守丧期满苏轼归京。
青年时期的苏轼人生得意,每当他有新作,就会立刻传遍京师,可惜还没等他大展身手,29岁时,父亲苏洵去世,兄弟俩扶柩还乡,守孝三年。
三年之后还朝,新任宰相王安石开始发动一场震动朝野的社会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苏轼的跌宕人生开始了。此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20岁时所认识的“平和世界”。
苏轼的人生与词风
从1061年出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开始,苏轼就开始了起起落落的仕途,运气好的时候,他是皇帝身边比较重要的人,运气不好的时候,他被贬到了儋州做个小官,快要跑出北宋人民地理认知的范围了。
据说苏轼一生在九州大地的14个州县上担任过职务,跌宕起伏的官运,也难怪他的文学作品有那么多的灵感。作家的风格常常是心随境转,苏轼的豪放,是因为他以乐观豁达对抗生活的坎坷无情。
写《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时候苏轼40岁,正是政治失意、心情沮丧的时期。
文章插图
但是壮年的苏轼,在词里透露出来的却是氏族的自信与力量,他豪气爽朗、壮志未酬、开怀畅饮、意兴正浓,词兴盛于歌楼酒肆,本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艳科”,而苏轼的文笔,扭转了这个局面,一改词的庸俗、浮糜之风。
- 苏轼|西湖记想苏东坡
- 苏轼&和尚让苏轼留下笔墨, 无奈留写一副对联, 后人说这是在骂你!
- 中秋!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词, 没有豪放豁达, 有的只是悲情和婉约!
- 大文豪!大文豪苏轼这首诗自相矛盾,是他写错了还是故意为之?
- 春游$苏轼最经典的一首词,豁达的人生态度让人醍醐灌顶!
- 欧阳修$苏轼一首最落寞的词,仅四句便写出世间最深的孤独,被传颂千年
- 美成@苏轼之后在词的创作上,产生过较大影响的词人是周邦彦!
- 焦釜&为表达“我好穷”,苏轼辛弃疾都写过大作,前者实惨,后者太调皮
- 苏轼|辞旧迎新,苏轼这首诗,一定要读一次!
- 蒲草&他因一首诗打动苏轼,与苏轼结下一段旷世友谊,知音可遇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