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局中局》最大的bug:玉佛头违背慈悲宗旨,现实中从未出现( 二 )


佛首珍贵 , 以“玉”制作的“佛”首 , 更是极其罕见甚至没有的 , 这也是马亲王用“玉佛首”表示中物品难得珍贵的主要想法 。
现实生活中 , 以“玉”制作的“佛首”目前在国内各地博物馆中还未发现 , 当然 , 汉白玉不能算 , 汉白玉虽然带有一个“玉”字 , 但是它只是一个替代品和形容词 , 因为汉白玉从存世量和使用的功能上 , 无论是桥墩柱矗还是雕塑和建筑构材而言 , 更应该属于“石”的范畴 , 而不能纳入“玉”的种类 。
|《古董局中局》最大的bug:玉佛头违背慈悲宗旨,现实中从未出现
本文图片

影片中所描述的“玉佛首” , 从这个角度解读 , 应该是属于“汉白玉”的范畴 , 而不是我们现在人认为的“和田玉” 。
使用汉白玉来制作而不用和田玉来制作“佛首” ,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西汉末期从西域传入中原的“佛教” , 原本就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传入内地 , 受汉明帝的允荐 , 得以被儒家文化所接纳 , 它是借助了“玉石之路”传入内地的文化形式 , 但是与“玉”的使用正好是两个极端 , 西汉末期 , 玉石材料几乎都被皇家垄断 , 受儒家文化影响 , 王公贵族不仅佩玉成风 , 而且葬玉也成规模 , 这个阶段出现的“金缕玉衣”就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 , 本身玉石材料就供不应求 。 而佛教刚传入中原时 , 依靠的是翻译和解读“佛经”内容才逐步推广开的 , 这个阶段的佛教还无法与当时国内盛行的“儒家”教义相提并论 , 所以 , 开始推广时都是以平民路线为主 , 不会使用玉石材质的珍贵材料制作佛家用品 。
二、玉石的材料早期都是从河滩上捡到的 , 因形状与鹅卵石类似 , 被冠以“籽料”的名称 , 目前可以查阅的资料中显示 , 清代才开始在原生矿脉上进行规模性开采 , 在早先的和田玉籽料中 , 受体积限制 , 较大的玉石材料相对较少 , 在加上当时和田玉材质的珍贵 , 用一块大料制作一件佛像供奉 , 也不符合佛家四大皆空的理念 , 所以 , 在古董的陈设用品中 , 以“玉”制作的“佛”极为少见 , 用玉石制作“佛首”更是违背佛教普渡众生的慈悲宗旨 。
三、佛教虽然是西汉末期传入内地 , 但是真正的弘扬和光大佛法阶段应该是在两晋时期 , 这也为后唐时佛教成为最大的教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我们现在还能看到敦煌、云岗和龙门石窟的开凿盛况 , 都应该得益于佛教推广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但是这里所有的佛像和雕塑 , 几乎都是就地取材 , 没有因为材质的特殊而放弃对佛教的尊敬 , 相反 , 因为材质的普及 , 也使得更多人有义务和能力积极参与到佛教的修缮和建造当中 , 也才使这样的规模超乎寻常 , 流传千古 。
四、电影《古董局中局》中出现的“玉”佛头尺寸不小 , 当然 , 这都是为了展示节目的效果和影视创作的效果需要 , 就通过特效技术来展示佛头的做工与神韵 , 而放在玻璃柜中的远景摄制手法 , 就颇有意思 , 即让你看到硕大的珍贵“玉佛首” , 又不让你看到材质的细节和做工 , 朦胧之中 , 却吸人眼球 , 让观众眼前一亮 。 只不过作为电影作品 , 毕竟专门介绍“玉佛首”细节的篇幅内容有限 , 没能多次展示 , 让人有些意犹未尽 。
|《古董局中局》最大的bug:玉佛头违背慈悲宗旨,现实中从未出现
本文图片

五、佛家讲究慈悲为怀 , 佛教也追求“圆满” , 用“玉石”材料制作佛首 , 身体用何物制造?玉石密度大 , 重量高 , 普通材质也根本支撑不住这么大的佛头 , 而且从剧中看到 , 佛首开脸造型颇具盛唐之风 , 而盛唐期间 , 玉石的存量和制品并不是最多 , 一方面是因为佛教在唐代的初期和中期已经超越儒家文化的影响力 , 另一方面是盛唐时期 , 多民族多种文化交融 , 对玉石的重视度已经大大的降低 , 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真正大唐时期的玉器并不是以量取胜 。 如果此件“玉佛首”的制造年代是大唐 , 也可能正是作者对此有其他观点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