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给城市一束最温暖的光,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迎来40周年

“抗疫当前 , 我们不仅仅需要疫苗、药物、科学防护 , 大人和孩子的心灵也同样需要营养 。 ”
12月8日下午 , 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物馆举行的第33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颁奖仪式上 , 张文宏教授向所有人推荐了本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大流行》时 , 并将儿童文学视为疫情时代能够滋养人类心灵的力量 。
2021年是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创立第40年 。 作为中国连续运作时间最长、获奖作家最多的文学奖项之一 , 陈伯吹先生于1981年创设了“儿童文学园丁奖” , 积极鼓励国内作家参与儿童文学创作 。 2014年 , 这一奖项升级为“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 , 并将颁奖典礼永久落户上海宝山 。 “为小孩子写大文学”的声音从上海发出 , 就像探照灯射出的灯光一般 , 温暖而坚定 , 呼应着上海这座城市的气质与精神 , 永远跑在世界前列 。
故事|给城市一束最温暖的光,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迎来40周年
文章图片

跨越语言和文化 , 传递人类共同情感
本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共收到符合要求的文字类图书108种 (2020年104种);收到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绘本图书347种(2020年为146种) , 其中国外作品190种(2020年45种) , 参评国家及参评作品数远超去年 。
评奖委员会仍由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担任主席 , 带领多位中外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文学评论家、插画家跨越时空 , 在“云端”参评作品 , 最终10种获奖作品脱颖而出 , 荣获大奖 。
【故事|给城市一束最温暖的光,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迎来40周年】高洪波表示 , 本届入围的文字图书 , 整体质量齐整 , 体现了本年度国内原创儿童文学的创作水准 , “有的作品 , 讴歌扶贫支教、小红军战士、和平方舟号;有的作品 , 弘扬传统文化;有的作品 , 讲述小主人公直面生活的变故与磨难;有的作品 , 探讨单亲家庭小主人公的成长之路 。 ”对于绘本作品 , 在高洪波看来 , 虽然风格卓异 , 却传递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的共同情感 , 并生动诠释了优秀绘本作品之所以能够跨越语言和地域的独到之处 。
这其中 , 有脑洞大开、童趣盎然的科普佳作 , 也有记录百年前西班牙大流感的、图文饱含温暖与信心的写实风格作品 , 有充满中国气派、西北风味和环保深意的当代故事 , 也有完完全全中国土生土长的民间小品 , 还有将敦煌艺术和现代审美糅合创新的新画本 。
故事|给城市一束最温暖的光,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迎来40周年
文章图片

《泥叫叫》作者王祖民在现场展示泥玩具
在此次的获奖书目中 , 以民间非遗为创作主题的绘本《泥叫叫》 , 就讲述了一个呼唤光明、礼赞团结的故事 , 鼓励更多的读者小朋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非遗文化 , 在当代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
作者王祖民告诉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 “泥叫叫”是一种民间泥塑儿童玩具 , 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他有感于现在的孩子们在现代化玩具中逐渐遗忘了这种传统玩具 , 决定用绘本的形式来传播非遗文化 。 不过他也坦言 , 面对现代科技感十足的玩具 , 想要从它们手中争取孩子的注意力 , 绘本故事首先要做到有趣 , 为此他将泥叫叫拟人化 , 构思了一场运用智慧战胜困难 , 充满温暖和爱的故事 , 也从侧面暗示了非遗传承的艰难现状和光明未来 。
绘本《大流行》由澳大利亚桂冠童书作家、“澳大利亚勋章”获得者杰姬·弗兰奇 , 与著名插画家布鲁斯·沃特利联手创作 , 讲述了一百年前人们如何战胜大流感的故事 。 杰姬·弗兰奇表示 , 故事基于她曾祖母的真实回忆 , 尽管发生在一百年前 , 但是在今天读来应该是相当合宜的 。 “它展示了当时战胜大流感的武器只是人们彼此间的友爱关怀和隔离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