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程|银行宣传也能“抖包袱”?滑稽演员钱程讲述《招财进宝》合作往事

文│许慧
二十七年前 , 在当时的福州路市府大礼堂里 , 上演了一出大型滑稽戏《招财进宝〉 。 听这名字可想而知 , 多半是一部跟“钱”有关的戏 。 但你可能未必知道 , 这出大型滑稽戏的诞生 , 与工商银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 或者拿现在的话来说 , 它可以看作是工商银行储蓄所的一部大型形象宣传剧 。 在康定路上的上海滑稽剧团的资料室里 , 我们找到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 。 在演员表中 , 我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钱程 。 他在这出戏里饰演一名腰缠万贯的弱智青年张分 。
滑稽戏《招财进宝》
01
“定向创作”牵“戏缘”
说起这出戏 , 虽然已是陈年往事 , 但钱程还是显得有点兴奋 。 他说 , 当时企事业单位与文艺单位合作剧目的这种形式 , 有个专用名词 , 叫做“定向创作” 。 这种形式其实到现在还有 , 它的双赢体现在 , 戏剧走向市场 , 在生存困难期 , 亟需得到一定的社会资助;而一些企事业单位 , 比如工商银行 , 也有向社会宣传企业形象和产品的需求 , 而各种文艺形式为其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 两者互相有需求 , 自然而然就携手合作了 。
“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 , 存款是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 。 从性质而言 , 银行属于服务性行业 , 而服务又是揽存的关键 。 ”这是时任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沈若雷在演出说明书“前言”中的话 , 《招财进宝》就是一部描写发生在工商银行南京路储蓄所里的喜剧 , 讲的就是“服务”二字 。 储蓄所先进的科技设备 , 为储户带来了种种便利 , 但真正吸引储户的还是所长黄牡丹和她的同事们的优秀的服务素质 。
钱程|银行宣传也能“抖包袱”?滑稽演员钱程讲述《招财进宝》合作往事
本文图片

钱程《招财进宝》戏照
钱程坦言 , 这出戏如果放到现在来看 , 可能许多情节和服务内容都已经显得过时了 , 但是它的核心理念却非但不会过时 , 而且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 , 只能越来越显出其重要性 。 无论经济环境、金融形势如何改变 , 银行“服务性行业”的性质不会改变 , 服务水准很大程度上会决定银行的地位 。
据钱程回忆 , 上海滑稽剧团曾经和工商银行合作过两本戏 , 除了《招财进宝》外 , 还有一本更早的大型滑稽戏叫《毛毛雨》 , 讲的是银行信贷方面的故事 。 微微泛黄的演出说明书的“策划”一栏里写着“各区工商银行信贷科长” 。 钱程指着说明书 , 笑着说 , 看来工商银行跟上海滑稽剧团缘分不浅 , 工行的自我宣传意识很强 , 这么早有利用滑稽戏舞台为自身做宣传打广告的意识了 。
02
滑稽演员要“拣菜吃”
钱程|银行宣传也能“抖包袱”?滑稽演员钱程讲述《招财进宝》合作往事
本文图片

钱程慰问老艺术家
“抓到"大忙人钱程 , 也不能不让他侃侃滑稽戏 。 作为上海滑稽剧团的副团长 , 他最有发言权 。 钱程肯定社会发展 , 滑稽戏演员进入市场受到认可 , 收入得到相应提高 , 是正常现象 , 是好事情 。 但也并不是说 , 所有滑稽演员都在拼命“扒分”“拉米” , 也不是所有演出都能提供可观报酬 。 就拿钱程自己来说 , 参加的演出有报酬高的 , 有报酬低的 , 也有分文不取的 。 作为一个有点知名度的演员 , 也属于社会公众人物 , 对社会需要肩负一定的责任 , 在为自己为单位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 , 必须兼顾社会效益 。 比如每年都会去敬老院送节目 , 每年至少春节、重阳节这两个节日必去慰问演出 , 老人们都格外兴奋 , 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小辈一样 。 像这种演出是完全没有报酬的 , 有时还要捐钱 。 这就是社会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