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刘慈欣云端谈“飞向天空”、人工智能以及虚拟技术 科幻大会变线上嘉年华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张杰 实习生 李心月
近两年,出于防控疫情的原因,不少大型会议都改为线上举行,但精彩度并不降低,反而还做出了特色,通过网络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12月3日19点 ,2021 APSFcon 另一颗星球科幻大会(线上)在B站独家播出,吸引了7.2w观众在线观看!本次大会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担任指导单位,邀请了19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导演、创作者、艺术家,和科幻迷们一起,围绕《三体》《沙丘》《指环王》等最富影响力的幻想IP,结合“研讨会”、“纪录片”、“采访”、“对谈”等形式,汇聚成了一台全新形式的线上嘉年华。
三体$刘慈欣云端谈“飞向天空”、人工智能以及虚拟技术 科幻大会变线上嘉年华
文章插图

刘慈欣在线上分享
在这次线上嘉年华版的科幻大会上,“去向太空”成为了嘉宾分享与探讨的重要议题。《三体》作者刘慈欣,在这次科幻大会作了详细的分享。他重点畅想了太空探索和计算机技术的关系,并对《三体》在日本受到读者积极反馈做出了自己的回应。
刘慈欣:我一直在为能够飞向太空做准备
包括坚持锻炼身体,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等
刘慈欣坦言,“我认为人类一定要飞向太空,因为地球是人类的摇篮,而人类文明要想成长起来,并延续下去,它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中。”他也表示,如果自己有机会飞向太空的话,“首先当然是想去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去看一看离太阳最近的水星,最边缘的海王星,当然我还想飞到更远的地方,比如去太阳系之外的恒星去旅行,去月球上面看一下地球。从那个角度从那个地方看你出生的地方,可能感觉不太一样。”
他也透露,自己“也一直在为能够飞向太空做准备,包括坚持锻炼身体,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等等。如果我真的到太空旅行并且回来以后,我想我的科幻创作会变得更加困难的。因为科幻的相当一部分,对我来说已经变成了现实,我需要让自己的想象力走得更远,更加超越。因为让已经到达的现实变得更加震撼,这显然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对于当下很热的人工智能、虚拟空间、人机结合等技术,会不会让人类变得视野狭窄,影响人类有放眼向外太空看去的视野,刘慈欣提到,“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空间技术、人机结合这些技术,会不会使人类的发展变得内向,取决于人类的选择。如果人类真的有在太空中开拓的愿望,那么这些技术会极大地帮助人类飞向太空。比如说这个人机结合技术能让人变得对太空环境更加适应。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使人在远距离上亲临其境地探索太空。使得人亲临这个太空环境之前,让这个机器人先到达,先做好一切准备。总之我觉得,技术会创造什么样的未来最终还是取决于人类自己的选择。”
《三体》受日本读者欢迎
刘慈欣:“我认为是可以预料的”
此外,本届科幻大会还邀请了电影《指环王》的特效团队维塔工作室、电影《沙丘》导演和美术,日文版《三体》的译者、读者和主创人员,BBC科学纪录片《地平线》制作人,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画家BUTU,以及科幻作家韩松、王晋康、迈克尔·斯万维克等,进行了跨界对谈。
三体$刘慈欣云端谈“飞向天空”、人工智能以及虚拟技术 科幻大会变线上嘉年华
文章插图

北大中文系戴锦华教授在线上分享
【 三体$刘慈欣云端谈“飞向天空”、人工智能以及虚拟技术 科幻大会变线上嘉年华】2020年,《三体》在日本出版,受到热烈好评。刘慈欣感谢了日本译者大森望对《三体》做出的出色的翻译。“《三体》在日本受到欢迎,我认为是可以预料的。因为日本本身就有深厚的科幻文化的积累。科幻小说最早进入中国在清末明初的时候,大部分并非是从欧洲直接进来的,而是通过日本进入中国的。再往后其实《三体》本身它也受到日本科幻作品的影响。具体来说其实它受到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没》这个作品很深的影响。所以我认为像《三体》这样的科幻小说,在日本是能够引起共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