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43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7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23处,区文物保护点2747处,呈现为合理的“金字塔型”结构。与此同时,全市的历史文化资源逐渐形成了“点线面”的保护体系。
这是日前首发的《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发展报告2021》透露的“大数据”。作为上海第一部反映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发展历程、从业现状、前景展望的蓝皮书,该报告由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协会历时两年编撰,填补了沪上文物保护工程领域综合性数据指标的空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坎坷很多,成就不少!”同济大学教授伍江如是总结上海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走过的历程。他说,上海在近现代建筑保护领域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1988年便开展了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的普查。之后,依据自身遗产特色,在国内率先进行地方保护立法,逐步建立了“城镇村”“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对象和管理体系。按照“应保尽保”原则,确立各级不可移动文物和优秀历史建筑,划定历史文化风貌区。
与其他省市相比,上海年代久远的地面文物相对少一些,但近现代建筑比较丰富。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常务副院长卓刚峰认为,上海的历史建筑保护是摸着石头过河,国内没有太多可借鉴的案例,但又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因为国情、发展阶段不一样。上海是靠自己慢慢摸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方法和体系。
《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发展报告2021》对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作了全领域、全景式梳理研究,是一份真实的档案。该书共分四个篇章、16个小节,系统总结了影响行业发展的外在影响力和自身内驱力,第一次公布了上海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领域发展现状的关键大数据,并收录了近年来上海建筑遗产保护方面的优秀案例。它们中,不仅包含文物本体保护修缮,也有文物控制地带内的新建项目,对文物如何保护利用有一定参考价值,对文物周边环境风貌保护、新旧建筑协调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好看不好看,不是历史建筑的唯一价值,甚至不是主要价值;也不一定时间越长,就价值越高。关键是它背后的故事,其承载的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价值。”在伍江看来,如今越来越多的历史建筑成为网红打卡地,这说明全社会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并且与现代生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但是,不能仅仅把承载着历史价值的建筑看成布景,它们应该融入日常生活的场景。 “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大浪淘沙,它们能留存下来是极其不易的,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去保护、传承和利用,这是当代人的职责所在。”
“既要保护单体建筑,又要保护周边的街区,这样才是真正地保护了建筑的生命力。”作家陈丹燕对上海永不拓宽中心城区的64条马路深表赞赏。她认为,保护住那些与建筑相连的街道,城市的记忆和历史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可触摸的、可感受的一部分。
【 伍江&上海首部反映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发展的蓝皮书首发】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柳青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迎春展!“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亮相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