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李晖读《呼啸山庄》|穿越荒原狂飙的冷峻目光(上)( 七 )


J.希利斯·米勒准确地概括道:“尽管它的叙事技巧与主题有众多特殊之处 , 但生动至极的环境细节 , 让它成为一部‘写实主义’小说的杰作 。 它遵循了维多利亚写实主义传统的大多数手法 , 虽然没有哪位读者会忽略它扭转了这些传统手法的事实 。 ” (J. Hillis Miller, Fiction and Repetition: Seven English Novel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p.42)
穿越|李晖读《呼啸山庄》|穿越荒原狂飙的冷峻目光(上)
文章图片

J.希利斯·米勒著《小说与重复》(1982 , 1985)
对写实主义传统手法进进行暗中扭转的 , 正是与《呼啸山庄》平行、不复存世的幻想世界“贡达尔”的原始创造生成力量 。
《呼啸山庄》的写实特征 , 还包括对民间口头文化、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的社会宗教思想、帝国殖民史、爱尔兰民族问题的有机融合 。
作为主要叙述者的奈莉 , 出场后逐渐显露出类似于民间说书人的精湛技巧 。 她不仅将三十多年大小事件的来龙去脉仔细梳理清楚 , 还不动声色地穿插个人观点 , 绘声绘色地再现不同人物的语气和说话方式 , 不断地激发洛克乌刨根问底的聆听欲望 。 民间口头文化的特点 , 在她的身上体现无遗 。
她哄幼年时的哈瑞顿睡觉时唱的童谣:“夜深人静好辰光 , 小小娃儿们泪汪汪/阿妈在坟里听见啦” , 源自司各特翻译的丹麦民谣 。 它出现在这里 , 不仅带有浓郁的乡土色彩 , 还衬托出“丧亲”的主题 , 以及奈莉与人物角色的情感关联 。 在小说开篇出场的所有角色 , 除洛克乌以外都失恃失怙 。 这种情节氛围 , 应该和作者自幼丧母的经历有关 。 艾米莉本人患病后拒绝就医 , 很可能也是因为母亲去世时的痛苦无助 , 让她对医生极不信任 。 因此小说里的医生肯尼斯 , 危急时刻往往无法提供有效帮助 。 幼年丧亲的凯瑟琳 , 与无父无母的希斯克厉夫同命相怜 。 年轻一代的恋人小凯瑟琳和哈瑞顿 , 同样是出生后母亲很快去世 , 而父亲的财产被希斯克厉夫掠夺 。 他们同样都聆听着奈莉唱的童谣长大 。 小凯瑟琳在安慰体弱多病、同样失去母亲的小林登时 , 也是多次给他哼唱奈莉教过的谣曲 。 戴维斯指出 , 童谣里凄凉孤独的荒原意象 , 同时象征着庇护所、嬉戏空间与地府的表面 (Stevie Davies, “‘Three Distinct and Unconnected Tales’: The Professor, Agnes Grey and Wuthering Heights”, in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Bront?s, p.90) 。
小说里屡次提到奈莉喜爱音乐 , 平时不仅爱哼唱曲调轻快的圣诞颂歌 , 还喜欢《仙女安妮的婚礼》这种“适合跳舞”的民间谣曲 。 这种活泼而充满生机的乡土感 , 在阴鸷古怪的约瑟夫眼里却是轻佻和“不敬神”的表现 。 约瑟夫只信奉刻板教条 , 强调研读《圣经》 , 严格履行宗教仪式 , 是当时福音派卫理会思想的典型代表 。 海伦·斯莫认为 , 这个形象是艾米莉用来讽刺她通过姨妈伊丽莎白了解到的“那一类无趣的卫理会思想” (Helen Small, “Introduction”, in Emily Bront?, Wuthering Heights, ed. Ian Jack,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p.vii) 。 他浓厚的约克郡口音和说话腔调 , 很大程度上模仿了常年在勃朗特家做事的女佣塔比·阿克洛伊德 。 根据盖斯凯尔夫人的记载 , 塔比对约克郡的过往风俗、世家掌故、月夜时分仙女出巡之类的故事耳熟能详 。 她不像约瑟夫那样无趣 , 但确实是卫理会的长期信徒 (Ibid, p.320) 。 在她的身上可以同时看到奈莉和约瑟夫的影子 。
洛克乌睡在橡木隔板床上时 , 出现在他第一个噩梦里的雅贝斯·布兰德罕 , 也是卫理会的牧师 。 研究者认为他的原型是雅贝兹·邦廷(Jabez Bunting, 1779-1858) , 而那篇荒诞的《七十个七次 , 以及第七十一轮的第一宗 。 雅贝斯·布兰德罕牧师在吉默登索小教堂发表的虔诚训导书》 , 则来自他1833年在伍德豪斯格罗夫的卫斯理学院小教堂落成典礼上做的布道文 (John Lock, William Thomas Dixon, A Man of Sorrow: The Life, Letters, and Times of the Rev. Patrick Bront?, 1777-1861, London: I. Hodgkins, 1979, pp.147–148) 。 勃朗特姐妹经常对刻板严苛的卫理会教徒冷嘲热讽 。 这与当地圣公会、卫理会、浸信会等教派分立对峙的状况有关 。 相比之下 , 老勃朗特虽然明言不喜欢加尔文宗思维的人 , 但在许多公共事务方面仍然与卫理会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