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华杉:《孙子兵法》最核心的秘密,其实就是一句话( 六 )


后来戎狄又来了,这回不是要财物,是要土地。大家说:“要我们土地,我们一定要誓死战斗!”古公亶父说:“哎呀,所谓要土地,就是他要来这里当王嘛。他当你们的王,我当你们的王,不过是你们换一个王而已。我走就解决了,不用为我打仗牺牲。”他就带领本族人迁到岐山。豳地和其他地方的人民,视古公亶父为仁人,纷纷来归附,这就是周国的起源。
到了周文王,周国兴盛。当时各国吸引移民,给土地一百亩,他给一百五十亩。吸引人才,给官职,他不仅给官职,而且直接给爵位封地,相当于给股份了。周国就迅速强盛起来。到交给周武王的时候,已拥有天下三分之二。
可以说,周文王早就有实力推翻商朝了,但是他一直没有做,只行王道,也就是说,他没有征服天下的野心,无可无不可,我只把国家搞好,有把握就顺势而为,没把握,绝不强求。
到了周武王,灭商朝的时机成熟了。
周武王即位后的第二年,率大军向商朝首都朝歌进发,大军抵达黄河南岸的孟津,有八百诸侯闻讯赶来参加。人心向周、商纣王孤立无援的形势已形成,但是周武王觉得还没有必胜把握,或者战争代价太大,撤回去了。
孟津观兵后,武王一面加紧练兵,一面派人去探听殷商的动向。他们得知,王子比干被剖胸挖心;箕子装疯,被罚为奴;微子感觉无望,已经出走,隐居起来;百姓们不敢口出怨言了。武王觉得殷商已是分崩离析,众叛亲离了,征伐纣王的时机已经成熟。武王即位后第四年春天,发动了空前的灭商战争,一举消灭商朝,完成建国大业。
我讲这么详细,是要联系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就是“王道”版的《战争论》。孙子兵法说,没有谁能打败谁,人都是自己败的。善战者能为己之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我们能做到的最大程度,就是能保住自己不败,不能保证一定能战胜谁,“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敌人会不会被我打败,在于他,不在于我。所以,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以待敌之可胜,而且不失敌之可胜。善战者只需要做好自己,然后观察等待敌人自己败亡的时机,而且不会错过机会窗口。
那做好自己,做什么呢?就是孙子说的四个字:“修道保法。” 就是修治不可胜之道,确保法令的执行。
但是,一般人接受不了王道,为什么呢?他说:“太慢!”他要快。比如周文王行王道,他就没有当上天子嘛,自己进取一点,南征北战,把天下打下来,自己完成建国大业不好吗?
这个观点,和秦孝公一样。我来讲一讲商鞅见秦孝公的故事。
商鞅入秦,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觐见秦孝公,第一次跟秦孝公谈尧舜的帝道,秦孝公完全听不进去,听得打瞌睡,之后骂景监,你推荐的什么玩意儿!商鞅申请第二次机会,谈商汤、文王的王道,还是听不进去。第三次,谈春秋五霸的霸道,秦孝公听得有点意思,跟景监说,你推荐这个人还不错。但是,并没有用商鞅的意思。商鞅听到秦孝公的反映后,对景监说:“我明白了,再给我一次机会!”这一次,连谈了几天,秦孝公兴奋得把坐垫一个劲的往商鞅身边挪。
事后景监问商鞅,你跟我们国君说了啥呀?他这几天这么兴奋!
商鞅说:“我劝大王采用帝王治国的办法,建立夏、商、周那样的盛世,可是大王说:‘时间太长了,我不能等,何况贤明的国君,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地等上几十上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用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讲强道,他才特别高兴。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