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东西问丨吴根友:“共享”的世界未来真的是平坦的吗?( 二 )


文章图片

2020年10月 , 牧民在阿勒泰地区福海县沙尔布拉克牧场放牧 。 冬季临近 , 当地牧民在此休整后 , 将继续向河谷地带游牧迁徙 。 中新社采访人员 刘新 摄
【未来|东西问丨吴根友:“共享”的世界未来真的是平坦的吗?】所有这些分类视角的差异 , 并不否定文明的“代差”与“种差”概念的有效性 , 只是要展示这两个概念所包含的丰富而立体的内容 。
基于“代差”与“种差”的文明史真实地貌 , 我们应当如何建设一个多元的现代文明 , 从而为人类各民族国家提供一个可以共享的未来?
多元现代工商业文明的可能性 , 是基于多元农业文明的历史基础 。 濒临海洋的农业文明与深处内陆的大河农业文明 , 沙漠、山地、草原游牧与农业相结合的次生形态的农业文明之间 , 因为宗教、社会制度的差异 , 导致了不同形态下的农业文明 , 在这些文明中的人民具有一定的精神差异性 。
环大西洋地中海一带的海洋文明民族 , 由于哲学、宗教的不同 , 具有一种积极的征服自然、向外探索的精神 。 经过公元三世纪后基督宗教世界主义或曰普世主义的精神洗礼 , 再加上古典城市文明或商业文明的作用 , 具有较强的扩张性格 。 地理大发现并不始于欧洲基督教文明 , 但将地理大发现与商业财富的增值和宗教精神的推广结合起来 , 则始于古希腊加基督教的欧洲文明 。
中亚的伊斯兰文明也有极强的商业动力、宗教扩张意识 , 但伊斯兰教在公元十六世纪左右缺乏一种类似基督教的世俗化运动 , 没有出现宗教改革 , 因而在人类文明处于古典向现代转化的转型期 , 丧失了世界化的一次契机 。 儒家文明虽然带有极强的世俗化与人间化特色 , 但缺乏向外传播的内在动力 , 尤其是轻视商业而重视农业 , 也丧失了在文明转型过程的首发机遇 。 佛教与印度教更加缺乏用物质的力量改造世俗的内在动力与技术手段 。
未来|东西问丨吴根友:“共享”的世界未来真的是平坦的吗?
文章图片

2010年9月 , 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开幕 , 开展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对话 , 主题是“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 。 中新社采访人员 杜洋 摄
现代工商业文明在欧洲先行成熟并扩张到世界各地 , 既有某种历史的必然性 , 也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果 。 中华的造纸术于12世纪传入欧洲 , 为《圣经》的传播提供了极大方便 , 扩大了欧洲人的识字率 。 火药的技术结束了欧洲的骑士传统 , 指南针技术为大航海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控制方向的古代“芯片” 。
因此 , 基于多元的农业文明及其精神传统 , 我们可以发展出一个人类共享的多元的现代工商业文明 。 基于中华文明的“天下”观念 , 万物一体、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的共享世界未来是可期的 。 而中国政府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似可以为共享的世界提供可选的方向 。
如何在世界变得平坦的过程中 , 认真面对“代差”与“种差”的真实文明地貌 , 让世界在各自的文明中拥有属于自己的未来 , 而不是用一种文明取消、抹杀其他文明?我们认为 , 要不断克服“文明冲突论”的误导 , 对于共享的未来世界 , 至少要做到以下五点:
一、共享的世界 , 未来一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 。 这个多元的文化世界有一个强有力的良好地球生态作为保证 。
二、这个多元世界有共享的互联网技术 , 以及与之相应的、具有普适性的平坦世界的共享规则 。 世界公民将在互联网的世界里 , 从各自文明的传统出发 , 参与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与其他有益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