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乡村》是布宁的早期代表作 , 创作于1909年至1910年 。 小说通过农奴后代季洪与库奇马兄弟的生活经历 , 展现战争后俄国农村凋敝落后的真实情境 。 兄弟二人曾一起做小贩 , 但因生活理想不同而分道扬镳 。 最后哥哥季洪发财买下破落的贵族庄园 , 弟弟库奇马在梦想破灭后落魄回乡 , 帮哥哥管理庄园 。 小说通过他们的见闻与感受 , 展现了农奴制废除后 , 宗法制农村在资本主义势力冲击下迅速衰败 , 广大农民陷入深重苦难的现实 。 高尔基读过书后评价称“还没有一个人这样真实地描绘过俄国的农村” 。
布宁在法国期间仍以母语写作 , 他的作品在法国出版后 , 给欧洲文坛带来一股新鲜空气 。 法国一家文学杂志评论他作品中的一些故事“可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表现力相媲美” 。 到法国3年后 , 1923年 , 布宁便由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 此后又经5次提名 。 1933年 , 布宁在20多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 成功摘得桂冠 。 其间 , 他最重要的作品是于1927年着手创作、1933年完成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 这部小说以一个普通人的际遇反映动荡的时代 , 写作手法与技巧是成熟、成功的 。 无论身处何地 , 布宁的作品始终植根于自己的故乡 , 具有连接俄罗斯本土文学与侨民文学的重要意义 。
2004年 , 一些俄罗斯学者与公众人物成立了布宁文学奖 , 旨在表彰用俄语进行创作、对俄罗斯文学作出巨大贡献的作者 。 去年 , 许多展览、创作晚会、作品朗诵比赛、音乐会等形式的布宁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陆续举行 。 2020年9月 , 在布宁的出生地沃洛涅日市 , 筹备了30多年的布宁故居博物馆建成开放 。 内部陈设根据其同时代人的回忆与记述精心修葺 , 许多展品是从全世界收集而来的原件 , 包括布宁与友人的通信、私人照片、日记等 。 展览也采用现代手段让观众全方位了解作家一生的文学创作 , 比如观众可以通过电子触摸屏观看布宁最初发表的作品原稿、海外生活的记录 , 以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高光时刻 。 正如时任俄罗斯出版与大众传媒署署长谢斯拉文斯基在布宁故居博物馆致辞时所言:“伊万·布宁的名字对于俄罗斯文学与文化都是极其珍贵的……其个人命运、履历都如一滴水般折射出20世纪大时代的沧桑变幻 。 ”
【|布宁,从乡村走向世界(经典流芳)】《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19日07 版)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
- 春联|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
- pantone|从“中国红”开始,解码千年传统色
- 反派@四本黑暗流小说,主角化身反派,横推四方,从头燃到尾
- 绘画&乡间记忆水彩画家RayHendershot的乡村风光和古色古香的静物绘画
- 电话|杭州男子从殡仪馆打来电话:能不能写写我们的天才儿子
- 视频$央视新闻:把短视频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新农具”
- 接纳!《论语》:改变命运,从学会接纳开始
- 小说$深爱沈从文的小说,细品他十句格言,文化底蕴深厚,凸显其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