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因“城市更新项目”引起关注 济南这条“街”足迹踏过百年( 二 )


李铭一直记挂着这座院落中的北屋。从房屋的用砖上可以看出,这座房屋的用砖和一般民宅的用砖不一样,要大一些,据说使用的是当年修建万字会剩余的砖,而且垒砌的方式也明显比一般民宅要精细,所以这座房屋和院落在当年应该是万字会高层人员的居所,同样是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建筑,应该和万字会旧址统一进行保护。
李铭&因“城市更新项目”引起关注 济南这条“街”足迹踏过百年
文章插图

贴着万字会旧址高大的院墙再往北走,路过的第一座较为重要的建筑是上新街108号院,这是日伪时期济南市市长朱桂山的故居,大约建造于20世纪30年代。这是一座二层六角形红砖小楼,造型独特,英式建筑风格,保存状况很好。整体呈矩形,西立面北半部改为梯形状,类似于望塔结构。二层西立面和南立面开有圆券式的窗户,窗台上砌有扶手,其他为比例修长的矩形窗户。
李铭说,这个式样的小楼在济南市就这么一座,又是当年济南重要政治人物的居所,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也是济南老建筑里非常重要的一座。
再往北,在万字会旧址高大的北墙外,就能看到路西的“景园”门楼,这应该是上新街沿街最精美的一座建筑。这是一座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门楼上方匾额上雕刻着“景园”二字,房屋为砖石结构,硬山式屋顶,院内对称排列着保存完整的中式小院。
这座门楼的规格之高档,绝非一般富人家庭所能拥有。曾有人说这里是清末民初时期军阀王占元的家产,院落里居住的是他的三姨太。“如果这个说法是真的,更证明此处在当年确实属于大户人家所有,同时说明这个街区在当时吸引了不少官员、富人聚居。”
李铭&因“城市更新项目”引起关注 济南这条“街”足迹踏过百年
文章插图

老街上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建筑资源和历史故事
在“景园”门楼不远处,还有几处胡同中的院落,也都很有特点。比如44号的马家老院,这个院落是两进的独门小院,前院正屋是硬山式青砖黛瓦老式民间住宅,后院内为三间房屋,院子中还有一棵大树。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代跤王”马清宗的故居,这位跤王曾于上世纪50年代多次获得全国摔跤比赛冠军。
不远处的沙家公馆,包括上新街的46号、48号、50号、52号、54号,小院在胡同里面,胡同临街还留有门楼,但大门已经没有了。小院院墙是青砖砌成的,院门为济南传统式样。院落整体保存较为完整。
还有规模比沙家公馆稍微大一点儿的田家大院,包括上新街64号、66号、68号、70号、72号、74号、76号、78号,胡同口的门楼仅剩框架,上方还留有长方形匾额的印记,说明这个大院以前的主人也是富人。
李铭&因“城市更新项目”引起关注 济南这条“街”足迹踏过百年
文章插图

在这些老民居中,比较引人注意的有两处。一处是120号——著名京剧艺术家方荣翔的故居。这处院落也是民国时期的老建筑,门楼为如意门形制,院里的正屋为硬山式砖木结构。方荣翔唱腔优美,唱念做表俱佳,被誉为“艺精德重,梨园留芳”。名人故居是上新街、南新街这一片区的最大文化特色,应该好好保护和改造,如果能建成方荣翔纪念馆,将可以为济南留下更多的文化记忆。
还有一处是上新街35号院的徐家花园。这处旧址内的建筑大都被翻建过,但院落的门楼保存较好,也是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这处老院落所在的小胡同的名字叫做徐家花园街,可以想见当年徐家花园的规模。
整条上新街及两侧的胡同非常安静,和不远处泺源大街的车水马龙形成了鲜明对照,也让人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李铭说,这就是这些老街巷的独特之处,看似老旧,但蕴含着历史和地方文化,而且闹中取静,非常难得。经过改造,这些地方的居住条件改善后,是再也难以寻找到的城市中的“净土”,对于济南的城市建设发展和历史发展来说,也是难得的珍贵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