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医疗题材成为电影创作热门( 二 )


多元叙事视角和类型元素巧妙融合
跳出以往悲剧共情的定式 , 尝试借助类型话语范式 , 采用喜剧片、文艺片、灾难片等模式激发观众快乐、忧伤等心理机制 , 营造更加丰富的观影体验 , 是医疗题材电影创作的一大突破 。 比如 , 《滚蛋吧!肿瘤君》和《送你一朵小红花》都讲述了青春爱情故事 , 在悲剧中穿插适当的喜剧元素 , 用笑声来化解眼泪 , 以彰显患癌青年们积极的人生态度 , 蕴含着强烈的生命哲思和人文关怀 。 《小伟》凝结着文艺片的忧郁气息 , 搭建了一个内敛克制的情感系统 , 通过一家两代三口人的不同视角去描绘疾病阴影笼罩下真实的生活形态和精神面貌 。 还有《中国医生》在对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的情况进行真实呈现和充分铺垫的基础上 , 在焦虑、恐惧、期盼等情绪短时间集中爆发并影响千万人生活的空间里 , 展开对医疗工作者救护行为的描写 , 再现中国医生和中国人民用智慧、勇气直面困难、抗击疫情的艰难过程 。 另外 , 《关于我妈的一切》等影片则从女性视角切入 , 呈现女性细腻情感在抗击病魔时发挥的特殊作用 , 着重表现主观的身体和精神体验 。
这些作品的创作者把创新精神贯穿创作生产全过程 , 将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 , 多元叙事视角和类型元素巧妙融合 , 用不同风格诠释与医疗相关的悲欢离合 , 在丰富人生经验和情感体验方面满足观众的心理期待和观赏诉求 。
反映现实、介入现实甚至改变现实
随着观赏水平和审美素养的不断提高 , 观众观看医疗题材电影时不仅期望获得娱乐层面的满足 , 更渴望获得精神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启发和引导 。
《关于我妈的一切》从家庭和亲情出发 , 通过女儿在照顾患癌母亲的过程中 , 与她一同找寻日常被忽视的温柔与爱的故事 , 带领观众体验即将逝去生命的恐惧 , 体悟生命存在的意义 , 体会珍惜当下和珍爱生命的理念 。 这种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戏剧性的情节和逼真的情感体验 , 也为我们在真实生活中如何面对疾病、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特殊启示 。 不仅如此 , 医疗题材电影在记录和分享人类面对疾病的全力以赴和理性抉择时 , 也一次次地确认了同情、勇气、诚实和担当等正面价值 , 凝聚了社会共识 , 传播了主流价值观 。 《中国医生》中 , “国家可以把家底儿都拿出来 , 就是要把病人一个一个救活” , 体现了中国在面对疫情时的担当与气魄;“在我们眼里 , 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和利他精神” , 一语道破了中国人的民族信仰和行事风格 。
在社会层面 , 医疗题材电影没有止步于充当生活的照相机 , 它还成为一把锤子 , 一把斧头 , 改变人们固有观念 , 影响人生轨迹 , 为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 病有所医 , 药有所保是人民的希冀 。 医疗卫生的相关问题 , 其本质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够充分、不够平衡之间的矛盾 。 《我不是药神》就直面这一问题 , 从药的角度出发 , 表现创作者的深入思考 , 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 这种关注从电影又延伸到了现实 , 很多药品被列入医保 。 这种以批判的姿态反映现实、介入现实甚至改变现实 , 推动现实积极发展的做法 , 正是现实主义电影最大的魅力所在 。
可以预见 , 未来几年的电影市场还会出现一批反映抵抗疾病过程、讴歌医务工作者的作品 。 电影工作者应再接再厉 , 在表现普通人面对疾病的真实状态的同时 , 为他们抒发心声 , 帮他们疏解心情 , 助他们坚定信念;还要在揭示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时注重引导正向思考 , 表现国家、社会、个人在抵抗疾病的过程中那些感人的故事 , 那些令人敬佩的人物 , 为时代铸魂 , 为人民放歌 , 创作更多思想性、艺术性兼备的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