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俗语中的“五脊六兽”到中国的屋顶文化

在北京方言中 , 有一个俗语叫“五脊六兽” , 具体的用法类似于“闲得五脊六兽的” , 指的是一个人闲得发慌 , 无所事事的状态;也可以用作是狂喜炫耀 , 如“高兴得五脊六兽的” 。 老舍的《四世同堂》中也有“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 , 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 , 说的是心烦意乱的意思 。 这个词语在东北、华北地区也有使用 , 比如在山东一些地区 , “五脊六兽”就被用来表达一种无所谓的闲适 。
那么 , 到底什么是“五脊六兽”呢?“五脊六兽”最初是建筑用语 。 所谓“五脊” , 就是中国宫殿式建筑屋顶中庑殿顶的五条屋脊 , 包括大脊(正脊)及四条垂脊;而“六兽” , 则是屋脊之上的蹲兽 , 一般而言 , 每条脊的两端各有一只兽 , 合在一起就是“五脊六兽” 。 也有人认为 , “六兽”指正脊端头的吻兽、鸱吻背面的背兽、戗脊端头的戗兽(也叫垂兽)、垂脊上的一排蹲兽(也叫跑兽、小跑)、仔角梁端头的套兽、围脊上的合角兽 。
对于屋顶脊兽 ,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故宫太和殿之上的小跑 。 为了彰显至高无上的地位 , 故宫太和殿有着绝无仅有的十只小跑 。 根据《钦定大清会典则例》记载 , 太和殿屋脊上的骑凤仙人(也叫仙人骑鸡)后面跟着“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等异兽 。 民间也有顺口溜描述这些小跑:“一龙二凤三狮子 , 海马天马六狎鱼 , 狻猊獬豸九斗牛 , 最后行什像个猴 。 ”
中国|从俗语中的“五脊六兽”到中国的屋顶文化
文章图片

故宫皇极殿右侧的跑兽 , 段旭/摄 。 《西洋镜:五脊六兽》内页插图 。
德国收藏家、历史学家爱德华·福克斯(Edward Fuchs,1870—1940)为这些屋顶脊饰所着迷 , 在他看来 , 中国屋顶脊饰 , 即寺庙、宝塔、门拱、皇宫等建筑上的人形或兽形屋顶脊饰 , 以及中国寺庙陶瓷制品 , 在当时的文化和艺术研究中都属于屡受冷遇的领域 。 因此 , 福克斯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完成了一本有关于中国屋顶脊饰的专著《屋顶脊饰及中国琉璃的变迁》 , 这本书也成为了国内外专门研究屋顶脊饰的开山之作 , 而《西洋镜:五脊六兽》则是这本专著的重新整理出版 。 本文特别选择了其中《中国屋顶》这一部分 。
以下内容经出版方授权选自《西洋镜:五脊六兽》 , 较原文有删节修改 , 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 非原文所有 , 文中所用插图均来自该书 。
原文作者 | [德]爱德华·福克斯
摘编 | 何也
《西洋镜:五脊六兽》 , [德]爱德华·福克斯著 , 赵省伟主编 , 周海霞译 , 北京日报出版社 , 2021年9月 。(点击书封可购买)
01
屋顶在建筑中始终居于最重要的位置
中国建筑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那大幅向外突出的屋顶 。 它像盖子一样覆盖建筑的其他部分 , 因而直接影响建筑的整体形象 。 屋顶对于中国建筑来说 , 就好比外立面之于欧洲建筑一样重要 。 而在中国建筑的屋顶中 , 吸引我们主要注意力的则是那些屋顶脊饰 。 屋顶脊饰是置放于中国屋顶上的人形或兽形装饰的总称 , 外形丰富多样 , 有些甚至呈现出兽形和人形相结合的混合形式 。 特别是寺庙、宝塔和皇家宫殿的屋顶上有着大量的此类脊饰 。
中国屋顶脊饰无论是在文化领域还是在艺术方面 , 绝对都是有趣的且具有重要的意义 。 这一绝对有趣的领域的研究 , 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和艺术发展的内涵极具启发意义 。 虽然中国的屋顶脊饰乍看之下仅具装饰功能 , 但是实际上它们的作用远不只如此 。 尤其是从建筑心理学上讲 , 它们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不仅在中国 , 在世界其他地方 , 建筑也都需要具备这一心理学功能 。 鉴于这个事实 , 我们在做研究时必须首先从中国建筑出发 , 分析并确定其特质、局限性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