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展|不无遗憾的伊朗细密画展:不能只停留在异域印象( 二 )


进门右手边的一幅细密画 , 故事来自波斯诗人内扎米所作的《五卷诗》 , 国王巴赫曼捕猎时 , 一箭穿过了一头狮子和一头野驴 , 这幅作品的原作来自于大都会博物馆 , 创作时间约为1430年 , 创作地点为赫拉特(今阿富汗境内) 。 不少关于这个展览的报道也用了这幅作品 。 作品旁边的展签写着:“‘野驴’巴赫拉姆在五世捕猎中 , 姓名:尼扎米;年代:1141-1217” , 此年代为诗人内扎米的生卒时间 , 手抄本创作的时间是之后的两百多年 , 展签的信息不详让人误认为“1141-1217”是创作时间 。 展签是了解展品信息的最直接途径 , 如名称、作者、创作日期、尺寸、材料、馆藏出处等 , 这次的展览在展签信息上是完全失败的 。 除了大都会博物馆 , 还有来自大英博物馆、弗莱尔美术馆的复制品 , 信息皆未注明 。
|评展|不无遗憾的伊朗细密画展:不能只停留在异域印象
本文图片

“野驴”巴赫拉姆五世在捕猎中 , 大都会博物馆藏
在第三展厅的《阅读的男子》是一幅宽幅不超过3厘米的绘画 , 在装裱的承托下更显迷你 , 满足了观众对“细密画”中“细密”两字的字面遐想 。 但是这幅画的真迹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 画面的大小为14.5X8厘米 , 这幅复制品约缩小至原作的四分之一 。 且不说主办方是否有复制大英博物馆的版权 , 这种缩小的展现方式 , 使观众得到了对细密画的刻板印象 , 走马观花式的猎奇 , 而非伊朗绘画的原貌 。
|评展|不无遗憾的伊朗细密画展:不能只停留在异域印象
本文图片

拍摄于上海艺术品博物馆的缩小版《阅读的男子》
|评展|不无遗憾的伊朗细密画展:不能只停留在异域印象
本文图片

大英博物馆馆藏《阅读的男子》 , 图片来自大英博物馆
另外需要指出展览中关于细密画介绍的史实不准确 。 我们只看起头的两句:“细密画始于《古兰经》的边饰图案 。 它是在13世纪至17世纪流行于波斯文化影响范围之内的一种用来装饰书籍的精致小型绘画(手抄本插图) , 一般认为起源于欧洲的手抄本 。 ”这句话前后矛盾 , 读者不知细密画到底是起源于古兰经装饰还是欧洲手抄本 。 实际上 , 人们常说的“细密画”一词 , 英文为“miniature” , 来自拉丁文 , 是现代对波斯绘画的流行、却不准确的称呼 。 那么 , 人们常说的波斯细密画主要指波斯绘画中一种形式——书籍小尺幅插图 。 但是本次展览中的很多作品并非书籍插图 , 而是萨法维时期产生的册页“穆拉卡”(muraqqa)绘画 , 展览中来自伊斯法罕四十柱宫的则是一幅壁画 。
在尺寸不明的复制品、历史错误的文字、混乱的布展中 , 掩盖了波斯细密画的魅力 , 实属遗憾 。 波斯细密画进入大众视野本是姗姗来迟的可庆之事 , 但亟须专业的知识和展览 。
【|评展|不无遗憾的伊朗细密画展:不能只停留在异域印象】(本文作者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艺术哲学博士在读 , 研究兴趣为中东伊斯兰艺术史与美学、当代视觉理论 , 曾多次前往中东田野考察 , 2019年于德黑兰大学建筑与考古系访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