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红楼梦》为何值得看六小时?古典与现代交织出“新国风”( 二 )


改编名著有诸多挑战:要打破前作缔造的深入人心的“形象” , 建立全新的美感;要做到既不损耗原作的文学性和精神性 , 同时赋予创作新的审美维度 。 这一版话剧《红楼梦》是怎样完成的呢?
|话剧《红楼梦》为何值得看六小时?古典与现代交织出“新国风”
本文图片

以“新古典”美感演绎经典中的悲悯与深情
导演曹艳认为 , 《红楼梦》蕴含着中国人传统的东方哲学 , 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悲剧 。 它反映的是人们在生存中自由意志与不可抗的命运间的对抗 , 在对抗中经历挫折 , 在失败里感悟虚无 , 因感悟而自省 , 获得释然与超脱 。
话剧《红楼梦》讲的不仅仅是故事 , 更是要探讨故事的精神内核 。 话剧《红楼梦》尝试打开《红楼梦》的心灵世界 , 在剧场中建立表现性的心理时空 , 将生活表象与心理真实互为映照 , 展现一个众生相的心灵图谱 , 追求《红楼梦》内在精神的完整性 。 观众们可以跟随剧中人一起 , 游历人生梦境 , 体验“情之至”的心灵震撼 , 感受兴衰无常、美好与幻灭 。
话剧《红楼梦》基于原著 , 以当代人视角来所思、所想、所选择、所表达而做出的读解 , 并以此作为与当代观众之间的沟通 。 剧中的故事没有脱离原著 , 它是对原著故事情节的综合、浓缩和重组 , 一段历史、两大家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情谊以及众生的命运都是剧中非常关键且经典的部分 。
|话剧《红楼梦》为何值得看六小时?古典与现代交织出“新国风”
本文图片

|话剧《红楼梦》为何值得看六小时?古典与现代交织出“新国风”
本文图片

编剧喻荣军表示 , 原著《红楼梦》是很少见的先说结局、再说原委的长篇小说 。 话剧《红楼梦》亦是如此 , 观众在开头或是剧中就能看到一些人物的命运和结局 。 但话剧与小说的结构方式、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 , 讲故事的方式也不一样 。 他打破原著的时间线 , 基于人物关系 , 人与家族、政治、社会的关系 , 梦境、虚幻、镜像与真实 , 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对话等 , 以人和命运之间的抗争与关联来重新架构这部戏 。 包括读者熟知的《红楼梦》的经典场面 , 也会有全新的解读和表述 。
出自刘杏林之手的舞美设计是极简且符合当代审美 , 大量的留白给观众留足了想象空间 , 首轮演出被观众津津乐道 。 整个舞台以白色为主基调 , 三面巨大的 “白墙”跟随剧情打开合上 , 犹如三面翻开的书本 , 这其中还有一些精心设置 , 比如铁质结构布景上的镂空文字是出自《红楼梦》的诗词《好了歌》 , 比如漫天飞舞的“落红” , 又比如精致的木质轿子、雕花桌椅、亭子等等 , 用少量的元素去暗示红楼世界 。
|话剧《红楼梦》为何值得看六小时?古典与现代交织出“新国风”
本文图片

《红楼梦》中“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说法 , 不仅是故事的结局 , 也意味着人世间有与无 , 好与了循环往复的始终 。 刘杏林表示 , 从开始就把这一点作为舞台设计的概念或视觉主题 , 随之化为具体的时空结构 , 并且以此为基础 , 尽可能灵活多变地承载演员的动作 , 暗示与跳跃的叙事同步转换的场景 , 呈现恍如梦境的隐喻 。
此外 , 话剧《红楼梦》的音乐、灯光、服装都是为该剧度身定制的 。 作曲祁峰在此次创作过程中抓住以梦境为主题的“魂” , 音乐配合剧情 , 带领观众走进一个全新的“红楼一梦” 。 在“白茫茫”的舞台布景中 , 灯光设计谭华巧妙地用微妙的灯光变化 , 营造用一种极致的语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