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当代散文||舌尖上的秋( 二 )


秋天@当代散文||舌尖上的秋
文章插图
苏东坡有诗:“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虽然苏东坡指的是萝卜和芥蓝,但言中之意,是胜过美味的鸡豚呀。在我的厨房里,秋末的韭菜、香菜和茴香又何尝不是胜过鸡豚的美味!
秋风凉了的早晚歺桌上,一碗出锅的汤羮里哪少得了几缕香菜末的点缀,色香味俱佳。而茴香苗却适合蒸素馅包子,点入海米提鲜还不够,要甩入生蛋液,这样的包子出锅后,浓缩的茴香味包裹在滑嫩的蛋液里,又缠绕着海味的鲜,是互不辜负的完美组合。
茴香,忌盐多,想吃出鲜,一定少放盐。和谐的搭配,会碰出最自然的美味。就如一个再漂亮的女子,脱了本性而去矫情造作,一定招人烦。回归本真的属性最佳。食物如此,人也如此。炒土豆丝,盐少了就不受吃,寡味。凡事凡物和谐出本性都生美好。
接近秋分时节,韭花开始蓓蕾初绽,韭花腌制久存,也是一道风味小菜。我喜欢韭菜花包,小花苞状如刚冒出的春芛,米粒大的花骨朵包在半透明的青衣里,楚楚少女一般青涩娇羞。洗净晾干,简单切几刀,均匀码上盐,放入歺盒里扣紧盖子,冰箱中冷冻,随吃随取,青青白白一小碟,花苞依旧,如才从韭菜的花枝上刚刚摘来的样子。挽住了时光般让人心生欢喜!
秋天的紫色小长茄上锅蒸熟,出锅晾凉撒入少许盐,再点入鲜韭花,着以香油拌一拌,清香适口的一道小菜。再配有一碗红薯玉米面粥,最好还有一盘刚出锅煮熟的几穗青玉米。掘朴对着掘朴,本色连着本色。秋,从原野搬到了歺桌上,秋,在眼前铺开色彩;秋,在舌尖上;秋,也在心里荡来荡去……
秋有秋的馈赠,但秋终究也有秋的潇湘凉意。秋风瑟瑟吹,落叶颤颤飞。会让人禁不住想起故人,想起别离。是马致远《秋思》里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孤独与怅惘。是"何故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的感怀!
尤其是连了几天几夜的雨,“秋雨连绵秋夜凉,秋花惨淡秋草黄。"心境也随之冷了,只想着冰箱里还有什么能做出美味?一定要有一碗热气腾腾的汤羹,或炉火上一锅翻滚在热浪里的饺子,白吊瓜做馅为首选,晕素皆宜。白吊瓜特别皮实,不挑土壤,不用刻意管理,墙旮旯,地头地角,就那么长起来了,少有的绿色食材。美食暖胃也暖了心!
秋天的可爱,还在于各种丰足的水果,没有哪个季节的水果能赶上秋天。
葡萄,总是我在夏末就开始期待了,喜欢吃葡萄,也喜欢自酿葡萄酒。前几年,曾经买过好几个专门酿酒的大玻璃桶。十斤葡萄三斤白沙糖。发酵,过滤,沉淀,一步步等待,一步步完成。当琥珀色的液体盛装到高脚杯里,澄清透亮,由不得你不凝眸深情以待,举杯滑入唇齿,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品咂回味,是秋天的滋味?还是人生的滋味,已说不清。喝红酒最好配上轻音乐,无需歌词,只在乐曲的调子里沉浮最妙。
总是到了中秋节之后,葡萄从秋天的画景里消隐退去。免不了有淡淡的怅然不舍,美好的东西总是不忍别离。还好,接下来另一个我喜欢的水果~柿子,粉墨登场,弥补了部分缺憾。柿子直到小雪,叶子落尽依然挂在枝头。"秋去冬来万事休,唯有柿树挂灯笼。”是对柿子最好的写照。
小区住宅的南面有几棵柿树,每天出来进往都会爱怜地望几眼,柿子以它橘红色的亮丽点缀旷野,醒目的热烈对抗着秋的萧瑟。想它应是烈女吧!温润中是柔而不屈的风骨呢。
柿子的软糯丝滑,入口时的熨帖和甘甜,实在是让我喜欢。每入一口柿子,都不急着吞下去,柿瓣的绵柔在口腔里回旋,眼前浮现的是凋委的大地,秋风扫过枯叶,孤零的几株柿树,枯枝上同样孤零着的点点红灯笼似的柿子,是火红与枯朽的对峙,柿味在口中更有一番滋味从舌尖到心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