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为价值20亿元的圆明园“流失”国宝画像,融合国宝“瓷韵”与海派“丹心”

摘要:瓷韵丹心画像@为价值20亿元的圆明园“流失”国宝画像,融合国宝“瓷韵”与海派“丹心”
文章插图
12月24日,“瓷韵丹心--蔡暄民藏官窑瓷器和陈琪书画作品的碰撞”艺术展于在上海C3M北外滩艺术馆举行。
“瓷韵丹心”,取自“瓷韵丹青”的谐音。展览展出30件蔡暄民藏历代官窑瓷器和陈琪以此作为创作素材而绘成的30幅书画作品。
从筹划、创作到展出,本次展览前后历时两年余。这个别开生面的艺术展览,是蔡暄民、陈琪这两位对于源远流长的瓷器和书画艺术情有独钟的收藏家、艺术家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语境进行现代表达的新尝试。
画像@为价值20亿元的圆明园“流失”国宝画像,融合国宝“瓷韵”与海派“丹心”
文章插图

画像@为价值20亿元的圆明园“流失”国宝画像,融合国宝“瓷韵”与海派“丹心”
文章插图

清乾隆青花古琴、《青菊余韵图》
国宝级瓷器“寻找”合适画家
蔡暄民现任宁波大学古陶瓷艺术学院特聘院长、华夏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等。其收藏藏品入选2016年G20峰会主会场、厦门金砖五国峰会主会场、两届进博会主会场以及北京首届服贸会主会场。
本次展览的三十件顶级官窑瓷器,都是蔡暄民在欧洲回购的圆明园故宫流失出去的国宝级瓷器,总价值不少于20亿元。它们也是蔡暄民钟爱的顶级藏品。
在欧洲回购这批国宝级物件时,蔡暄民要求对方走公开拍卖渠道,使得器物回归“流传有序”,对应古籍记载“有据可考”。
在收藏和整理中,他慢慢形成一个想法,在自己的收藏中精选出顶级的官窑瓷器,找一位优秀的书画艺术家,以这些官窑瓷器为素材,进行艺术再创作,向今天的观众传播中国独特的瓷器文化。
“中国古陶瓷,特别是元青花,和中国画、书法的关系密不可分。”五年前,蔡暄民就有了想法,“我精选出30件顶级的官窑瓷器藏品,找一位书画艺术家,对三十件历代官窑瓷器进行还原创作,但绝不是单纯的临摹--画成瓷器的本来面貌,就失去了意义。”
在蔡暄民看来,必须画出神韵。“这样就要求画家除了对历代官窑瓷器有一定的认知度,还能用笔墨和色彩提炼出它们内在的魅力。该画家必须具有深厚的传统书法功力,笔墨必须老辣、古拙。”
这个想法一直藏在蔡暄民的心里。一次武汉画展上,他偶遇了画家陈琪,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对的人”。
画像@为价值20亿元的圆明园“流失”国宝画像,融合国宝“瓷韵”与海派“丹心”
文章插图

不是简单的依样画葫芦
作为海派书画代表人物,陈琪现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其主创的青绿山水作品《春风又绿江南岸》是进博会主会场巨作;《白玉兰》等花鸟折扇组图曾作为国礼,赠送给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签名收藏。
陈琪同样对古瓷器收藏有所研究,同时对于官窑瓷器和中国书画的结合创作很有兴趣。和蔡暄民相识之初,两人就官窑瓷器和书画艺术碰撞的理念一拍即合。
为了创作好这次展览的作品,两年来,陈琪不少于十次到景德镇创作、研究、实践,画了几百件青花、釉里红瓷器,并多次参观景德镇陶瓷博物馆、古窑遗址等。从构思到创作,陈琪几易其稿,精益求精。
这种创作并不是依样画葫芦,如何把握客体精神与主观感受的关系?如何把握瓷器特质与个性风格的关系?如何把握艺术创作与艺术再创作的关系?都是陈琪在创作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每个时代的瓷器都有它的特点,当我在创作清乾隆仿红木桶时就碰到了难题。”陈琪说。一开始,他的构思是采用圆明园中的陈列方法,画面中画一个架子,把作品木桶挂在架子上,画面下方画姜花、假山。“初稿出来后,总觉得有些勉强,经过探讨分析,皇家做这件仿红木桶瓷器作品的寓意是‘一统江山、江山永固’之意,不如用青绿山水来表达瓷器的原意。”最后,他画了《江山永固图》,国画作品和瓷器内涵有机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