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当然 , 任何评选都不可避免地有标准 , 何况作为全国唯一一本以“纠错”为特色的社会语文运用刊物 , 《咬文嚼字》的宗旨就是倡导语文规范 , 因此 , 评选流行语的目的就是为母语增光添彩:“我们一直坚持 , 选择优雅、美丽、纯正的语言符号 , 选出符合汉语结构规律、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语词 。 ”
这种引导性 , 不单单体现在“语文规范”上 , 还包括价值引导:入选的词语本身往往就更多体现出“正能量” , 而即便是那些看起来不入流的草根词汇 , 在评选的权威解读中也是另一番意味 。
“YYDS”因为不“纯正”而被《咬文嚼字》编辑部拒之门外 , 而在“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中 , 对它的解读是“用于表达对某人的高度敬佩和崇拜” , 举的例子则是东京奥运会期间人们对奥运冠军的欢呼;同样的 , “绝绝子”的示例 , 也是人们“为选手加油” 。
这完全淡化了它们原本的戏谑色彩 , 像是洗白一个出身可疑的词汇 , 却因此难以回答一个问题:既然如此 , 为什么人们不干脆说“永远的神”和“太绝了、太好了”?这两个新词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事实上 , 出版人俞晓群就干脆认为这类新词都是多余的:“我坚信陈原先生的观点 , 汉语中的词汇已经够多了 , 有旧词可用 , 一定不要再造新词 。 ”(《那一张旧书单》)
本文图片
△博主@月曜日的蛋黄酱 也对缩写的泛滥表示反感
凡此等等 , 都体现出一种急于驯化流行语的焦虑感:这些新词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道德价值上 , 都是对原有秩序的冲击、偏离乃至威胁 , 但又不能完全否认 , 因而可取的办法就是经过一定的筛选和重新解释后予以接纳 。 从这一意义上说 , 这就好像把草莽出身的梁山好汉予以招安 , 把他们打家劫舍说成是“忠义”之举 , 而另一些不能招安的就予以“清剿” 。
每一种现代语言 , 都曾经历过这样的变动和调适 。 早在一百多年前 , 保尔·拉法格就在《革命前后的法国语言》这一经典著作中说过:“正如国家、社会、私产和风俗一般 , 语言也经过了革命 。 ……可是在革命之后 , 曾经有一个相反的运动:文雅的语言试图在各领导阶级方面重新夺得权威地位 , 而从它的怀中排斥那些闯进门来的新词 。 ”
法国至今在这方面都相当突出 , 为了捍卫法语的纯洁性 , 2003年法国政府下令禁止使用“email”这一英语词 , 文化部下属“术语和新词最高委员会”倡导改用“courriel” , 但对一些普通民众来说 , 前者早已被吸收 , 反倒是后者才是陌生的新词 。
有鉴于此 , 法国学者皮埃尔-安德烈·塔吉耶夫在1980年代初就引入了一个新词Mixophobie(“混血恐惧”) , 用以指称这种对包括语言“不纯洁”的保守反应:在多元混合的现实下 , 表现出对玷污的恐惧 , 更确切地说是害怕失去自身的纯洁性 , 因而反对混合 。
相比起其它大语种 , 汉语其实是外来语相当少的一种语言 , 而眼下涌现的网络流行语里 , 绝大部分也都是网上自创的结果 。 虽然它同样引发了某种“捍卫语言纯洁性的焦虑” , 但那并不是因为担忧外国文化入侵 , 而更多是针对那种活跃、自发而野性的年轻人亚文化 , 试图小心翼翼引导它进入规范、雅驯、正能量的轨道 , 弱化它的破坏力 。
然而 , 所谓“创造即破坏” , 驱动这些流行语涌现的那种创造力和它“不走寻常路”的破坏力 , 正是同一回事 。 这就需要我们好好去理解一下 , 这些流行语究竟体现出了当下什么样的社会心态?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古诗词#关于王昭君的古诗词集锦
- 韩貂寺#雪中悍刀行:徐凤年6大仇人,韩貂寺最弱?杨太岁、柳蒿师不如他
- 汉魏洛阳城!汉魏洛阳城考古取得新发现:确认宫城显阳殿、显阳殿宫院、永巷等遗址位置
- 书法家们!合肥:交警开展迎新春、写春联活动
- 师弟&《望春山》《朕和她》《家财万贯的我拿了短命剧本》《师弟》
- 中国经济#2021年度经济学图书有三个特点:思想性、历史叙事及学科交叉
- 乌巢禅师&菩提祖师、乌巢禅师、镇元子,西游三大隐仙,谁更厉害?答案意外
- 白茶!六大茶类的划分标准,白茶、绿茶、红茶、黑茶,是靠颜色划分吗?
- 国博&故宫、国博首次加入!春节集“五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