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林徽因:面对这4次与徐志摩有关的非议,她处置方式个个堪比教材

1922年,徐志摩登报与原配妻子张幼仪解除婚姻。伴随着这张离婚声明在国内引发的巨浪,刚刚回国的林徽因也被卷入浪里。徐志摩与张幼仪之婚变,林徽因并不是局外人,因为徐志摩多少就是因为喜欢上了年仅16岁的她,才迫不及待地追到德国柏林逼迫刚刚生下幼子的张幼仪签下了离婚协议。在某种意义上,林徽因可以被算作张、徐婚姻的第三者。民国虽然是新旧交替之际,但国内的思想依旧是保守的。所以徐志摩的离婚案在当时的中国尚属破天荒的第一例。这样一来,以第三者身份出现的林徽因便不可避免地处在了旋涡中心。一不留神,她就有被吞没的可能。林徽因打小便知道女人的名声意味着什么,所以,当这张报纸被送到她手里时,她的第一反应便是如何让这件事情不至于影响到她的名声。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一旦徐志摩回国找到自己再痴缠一番,她的第三者之名便将被坐实,这样一来她便将陷入声名危机,更为重要的是,她此生便将注定与徐志摩永远纠缠不清。显然,前者绝不是林徽因想要的,而后者,即与徐志摩纠缠也是林徽因不想要的,这点,从她回国前寄给徐志摩的分手信便可见一斑了。在信里,她写到:“我不敢将自己一下子投进那危险的旋涡,引起亲友的误解和指责,社会的喧嚣与诽难,我还不具有抗争这一切的勇气和力量。我也还不能过早的失去父亲的宠爱和那由学校和艺术带给我的安宁生活。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从这段文字便可看出徐志摩确实曾让林徽因动心,否则她也不会把他形容为“诱惑她的大海”;这段文字同时还说明,林徽因虽然已经动心但她的理智却告诉她:她不能和他在一起。而不能的原因,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人遇见时徐志摩是有妇之夫的身份。


梁思成!林徽因:面对这4次与徐志摩有关的非议,她处置方式个个堪比教材
文章插图

在这封分手信里,林徽因还透露她和父亲此处突然回国是她自己的主意,之所以如此自然也是为了避开徐志摩,逃避这段不被世俗接纳的爱恋。16岁的年纪能考虑到这些,足见林徽因是个早熟且极其理智的人。回到国内看到报纸上那则离婚声名的当日,林徽因在房间里踱步,她知道按照徐志摩的性子离婚后的第一件事情肯定是回国找她。她更加清楚,按照徐志摩的人脉网,飞快地他便可以找到她的所在。到那时,一切就都不好说了。思来想去后,林徽因缕清楚了一件事:只有自己迅速有了新的爱人,且此人在实力上与徐志摩不相上下甚至高于他,徐志摩才可能放过她。所以接下来,林徽因要解决好这件事的关键就在于:尽快找到这个新的爱人。林徽因考虑的这点,也正是林父林长民考虑到的。林长民虽是徐志摩的好友、忘年交,但这并不代表他会把心爱的女人送给他。林长民是个思想家,他又怎会不清楚徐志摩的性情,这般风流才子绝不是她女儿能抓牢的。在动身回国前,林长民就已经将这些仔细思量过,他最怕女儿为徐志摩一时头脑发热非他不嫁,好在他这个女儿并不是那种为了爱情没有头脑的女子:她拒绝了他。林长民在欣慰之余也意识到,自己有必要采取相应的行动,以彻底杜绝徐志摩对女儿的痴缠。回到北京后,林长民名义上是说为了吃冰食方便租住在了北平雪池,实际上则是因为这里离思想家梁启超家很近。说到底,林长民选择这个地方的关键是因为:住在这儿,有利于女儿林徽因与梁启超长子梁思成交往。林长民和梁启超都是极其聪明的人,在决心撮合两人之前,他们就已经定下约定:让两个孩子自由发展感情,而绝不插手。感情这东西就是这般奇怪,它若是自然发展多半能成,若强行撮合却反而适得其反。果然,仅仅几次见面后,梁思成便喜欢上了这个灵秀的才女,而林徽因则也对世家子弟梁思成有好感。至今为止都未有人知道林徽因选择梁思成背后有几成是为了避开徐志摩,世人只知道他们两人用最快的速度确定了关系,又用最快的速度定下了婚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