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李敖在这个时候为什么主张全盘西化?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胡适、李敖等人的“全盘西化论”,晚清民国时期,中西文化论战出现了两次高潮,第一次论战的高潮出现在1915至1923年,第二次则出现在1934年至1937年。1961年,李敖发表了《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一文,又在台湾岛内掀起了一次中西文化论战的小高潮,这次论战是前两次论战的翻版与延续。在中西文化孰优孰劣的论战中,胡适、钱玄同等人,甚至提出了一些过激的言论,比如“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等等。
文章插图
1947年,李敖与家人的合影下面,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自明末清初以来,中国人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第一阶段:西学中源论明朝万历年间,随着东西方贸易的兴起,欧洲的科学技术知识与学术思想也开始传播到中国,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在中国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中国的士大夫一接触到西方的数学、几何学、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等知识,无不感到惊叹,对于西学,当时的中国士大夫立刻产生了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是努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寻找西学的源头,找到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西方的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等相关知识的类似记载,认为西方文明起源于中国,这些知识原本是起源于中国的,只不过后来在中国失传了,西方人反将其发扬光大,这就是著名的“西学中源”论,这种态度还得到了康熙皇帝的支持。另外一种对待西学的态度,就是盲目排外,主张在中国学术领域排除西学的影响,直至主张彻底清除西学。
文章插图
《坤舆万国全图》“西学中源”论因得到了康熙皇帝的支持,而得到了上层士大夫的赞同,从此以后,西学得以在“中源”的庇护下,继续传入中国。第二阶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因雍正、乾隆年间的闭关锁国政策而一度中断,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以更加猛烈的趋势传入到中国。明末清初之时,西方的科学文化和学术思想,还只是在中国士大夫与皇帝中间流传,影响面十分的狭窄,大部分的西方书籍与科技发明在深宫之中尘封了百年之久。
文章插图
江户时代的日本人也在学习西方科技1840年以后,西学开始广为人知,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进一步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这个时候,中国人甚至主动去国外留学,主动翻译西方的书籍,那么如何解决中西文化的冲突呢?洋务派官员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质上就是“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种主张与“西学中源”论如出一辙,目的就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以求用,康熙皇帝学习西学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用”。
文章插图
洋务运动时期的福州船政局洋务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彻底破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术观点在1895年之后,受到普遍的质疑,随之而来的就是“全盘西化”论。第三阶段:全盘西化论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以后,中国人不仅努力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还大量的翻译西方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相关书籍,到了民国时期,终于围绕东西方文化孰优孰劣的问题,展开了一次大论战。1915年至1923年,陈独秀与辜鸿铭展开了一系列的辩论,掀起了中西文化论争的第一次高潮,辜鸿铭认为西方文化不如中国文化,在中国传播西方文化,迷乱了人心,他在辛亥革命之后,坚持穿长袍、马褂,梳辫子,而且还纳妾,主张“一夫一妻多妾制”,认为女人缠足也很漂亮,而对西方女人开放的穿着打扮,极尽讽刺之辞,为此还和外国人发生了争执。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中国美术!广州美术学院战“疫”作品即将亮相迪拜世博会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其实后面还有3个字,原来我们一直误解了
- 中国传统文化#五月,一首诗站在窗外
- 盗墓案!中国盗墓史上最长的一次盗墓,屋里挖了整整20年
- 中国经济#2021年度经济学图书有三个特点:思想性、历史叙事及学科交叉
- 湖北省文联$新春佳节氛围浓 中国书法·年展全国行书草书作品展在汉开幕
- 红与黑#方隆昌/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
- 奥林匹克!徐晋平/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
- 中国艺术&仙福民/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