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吟诗诵词|晏殊: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书法课程》
见诸笔墨 | 达于心灵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国书法 | 最高艺术
【吟诗诵词】
第46期
吟诗诵词 | 晏殊:无情不似多情苦 , 一寸还成千万缕
【原词】
木兰花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 , 年少抛人容易去 。 楼头残梦五更钟 , 花底离愁三月雨 。
无情不似多情苦 , 一寸还成千万缕 。 天涯地角有穷时 , 只有相思无尽处 。
【译文】
在杨柳依依、芳草萋萋的长亭古道上 , 年少的人总是能轻易的抛弃送别之人登程远去 。 楼头传来的五更钟声惊醒了离人残梦 , 花底飘洒的三月春雨增添了心中的愁思 。
无情人哪里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恼 , 一寸相思愁绪竟化作了万缕千丝 。 天涯地角再远也有穷尽终了那一天 , 只有那相思是没有尽头 , 永不停止 。
【注释】
木兰花:词牌名 。 又名“玉楼春” 。
长亭路:送别的路 。
长亭:古代驿路上建有供行人休息的亭子 。
年少抛人:人被年少所抛弃 , 言人由年少变为年老 。
残梦:未做完的梦 。
五更钟、三月雨:都是指思念人的时候 。
一寸:指愁肠 。
还:已经 。
千万缕:千丝万缕 。 比喻离恨无穷 。
【赏析一】
此词写相思别怨 。 词中句句是对情人的柔婉哀怨 , 饱含着无限的爱意和思念 。 “绿杨”、“芳草”、“长亭”皆为离别景象 。 年少的情侣轻易地抛下情人远去 。 楼头五更钟声惊破残梦 , 花底三月霪雨引发离愁 。 无情人自然不像多情人那样多愁善感 , 用衬托对比的手法强调“多情”者的痛苦 。 “一寸”相思 , 缱绻起千万缕愁绪 。 结尾再用一对比:天涯地角有穷尽而相思永无止期 , 以空间之有限来比相思之无垠 , 于白描中抒情 。
【赏析二】
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 , 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 。 整首词感情真挚 , 情调凄切 , 抒情析理 , 绰约多姿 , 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 作者抒发人生感慨时成功地使用了夸张手法 , 更增添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
上片首句写景 , 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 , 地点古道长亭 , 这是旅客小休之所 , 也是两人分别之处 。
“绿杨芳草长亭路” , 上片起句写春景、别亭和去路 , 用以衬托人的感情 。 因为就是在这芳草连天、绿杨茂密的长亭外、古道边 , 那年少的游子与自己的心上人告别了 。 无边的“绿杨芳草”所描绘出的一派春光春景 , 给离别愁怨的抒发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 “年少”句叙述临行之际 , 闺女空自泪眼相看 , 无语凝咽 , 而“年少”的他却轻易地弃之而去 。 年少 , 是指思妇的“所欢” , 也即“恋人” , 据赵与时《宾退录》记载 , “晏叔原见蒲传正曰:‘先君平日小词虽多 , 未尝作妇人语也 。 ’传正曰:‘绿杨芳草长亭路 , 年少抛人容易去 , 岂非妇人语乎?’叔原曰:‘公谓年少为所欢乎 , 因公言 , 遂解得乐天诗两句:欲留所欢待富贵 , 富贵不来所欢去 。 ’传正笔而悟 。 余按全篇云云 , 盖真谓所欢者 , 与乐天‘欲留年少待富贵 , 富贵不来年少去’之句不同 , 叔原之言失之 。 ”这是晏几道为其父此词“年少”语所作的无谓辩解 。 实际上 , 此词写思妇闺怨 , 用的的确是“妇人语” 。
“楼头残梦五更钟 , 花底离情三月雨”二句 , 极写相思之苦 , 哀怨之切 。 残梦依稀 , 钟鼓伤情;细雨迷蒙 , 离情更苦 , 这正是那被抛弃的真情的悲哀 。 这两句不仅有着音节对仗工整之妙 , 更表现了幽咽婉转的意境之美 。 缠绵含蓄的轻歌低叹 , 真切浑成的着意抒发 , 把暮春三月的细雨 , 五更的残梦 , 楼头离人花下的寂寞 , 连同所有的相思都勾连成一片 , 缥渺轻飏 , 茫茫无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