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史|家庭剧30年,不能只剩下焦虑和憋屈( 三 )


文章图片

能爆红的主题无疑是抓住了当下观众的痛点 , 但当大量的同质化作品扎堆出现时 , 作品也就容易 「向下内卷」 。
贩卖焦虑、制造冲突、强加狗血…… 不少家庭剧试图在稳妥的框架中用夸张的矛盾来吸睛 , 但最终只会让故事变得悬浮而虚假 , 观众也会陷入审美疲劳 。 就像曾经婆媳大战的套路养活了无数家庭剧 , 却最终销声匿迹一样 。
现在家庭教育剧也逐渐陷入了内卷 。 剧中家长们的焦虑从高考提前到小升初、幼升小 , 当孩子还在懵懂天真的年纪 , 家长们就已经开始疯狂为孩子们报了各种兴趣课和补习班 。 家庭聚餐时的才艺表演 , 也升级到了背诵圆周率的程度 。
成长史|家庭剧30年,不能只剩下焦虑和憋屈
文章图片

(《小舍得》中颜子悠背诵圆周率)
此外 , 在女性独立意识日渐觉醒的今天 , 原生家庭的伦理失衡问题也成为了家庭剧的焦点之一 。
个中代表要数2019年的爆款剧集 《都挺好》 。 这是国产剧第一次将箭头对准 「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 。 剧中女主角苏明玉是在一个重男轻女家庭中长大的女孩 , 成年后她试图走出原生家庭的泥沼 , 与这个家划清界限 , 却在一次次容忍中陷得越来越深 。
成长史|家庭剧30年,不能只剩下焦虑和憋屈
文章图片

(《都挺好》中苏明玉的父亲苏大强)
《都挺好》大结局中 , 苏大强患上老年痴呆 , 苏明玉放弃事业照顾父亲 。 记忆模糊的苏大强只记得过去给女儿偷偷买的练习册 , 苏家两个哥哥也都改头换面宛如新生 。 但看似大团圆的结局之下 , 不是苏明玉与原生家庭的和解 , 而是她又一次圣母式的牺牲 。
这样的结局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 观众们一边为这样的亲情重归感动落泪 , 一边又为苏明玉的自我牺牲感到不值 。
成长史|家庭剧30年,不能只剩下焦虑和憋屈
文章图片

(#还是心软了)
作为现实题材的重要类型 ,家庭剧承担着反映社会现实、为观众提供情感补偿的作用 。 在家庭剧背后 , 是整个社会的情绪 。
回看过去那些大获成功的家庭剧 , 无一例外地都紧紧抓住了时代的脉搏 , 与屏幕前的观众保持同频 。 在具备现实意义的同时 , 又能引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
我们很高兴看到国产家庭剧在深挖更多家庭生活中的问题 , 并且敢于将它们尖锐地展现出来 。
但同时 , 家庭剧或许也可以在展现焦虑和披露现实中 , 保留它本身的温情与美好 。
拿什么拯救家庭剧?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家庭剧?
FUNJI选取了《父母爱情》、《都挺好》、《小欢喜》、《以家人之名》这四部近年较为热门的家庭剧 , 从它们的评价中 , 我们找到了 家庭剧需要具备的关键元素:
成长史|家庭剧30年,不能只剩下焦虑和憋屈
文章图片

「亲情」是家庭剧永恒的主题 。 无论是父母子女 , 还是兄弟姐妹 , 亲情都是维系家庭的纽带 。
家庭剧中 「爱情」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 但如何平衡亲情与爱情的比重 , 是如今家庭剧要思考的一大问题 。
比如2020年的 《以家人之名》 , 就用两个爸爸三个孩子组成的非血缘家庭展现出了一种独特家庭的生活 。 在前几集中 , 属于家庭剧的温馨和细腻完全拉满 , 三个孩子吵吵闹闹的日常好像就是我们生活中平淡又热闹的模样 。
成长史|家庭剧30年,不能只剩下焦虑和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