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认知“心”和修养方法
荀子把“心”视为“形之君”和“神之主” , 认为四肢服从于“心” 。 “心居中虚以治五官 , 夫是之谓天君”(《天论》) 。 产生于战国后期的《文子·守虚》中 , 也借“老子”之口曰:
“故心者形之主也 , 神者心之宝也 。 ”还认为“心治即百节皆安 , 心扰即百节皆乱 。 ”(《文子·上德》)“心”作为形与神的主宰 , 已得到普遍承认 。
在“形”与“神”的关系方面 , 《管子·心术_L》认为:“虚其欲 , 神将入舍 。 扫除不洁 , 神乃留处 。 ”“形”是“神”的止息之处 , “神”由外部而进入形体之内 。 荀子则认为:“形具而神生 , 好恶、喜怒哀乐减焉 。 ”(《天论》)形体具备而精神随之产生 , 便有了爱好、厌恶、欢喜、恼怒、悲哀、快乐等情感 。 荀子纠正了前人本末倒置的错误 。
荀子认为“心”出令而无所受令(《解蔽》) , 过分夸大了其主观能动作用 , 看来是受到《管子·内业》中“凡心之刑(形) , 自充自盈 , 自生自成”的影响 。 荀子还认为 , “心欲纂佚”、“心好利”(《王霸》)、“心利之有夭下”(《劝学》) 。 “心”想要极其安逸、喜爱得利、想得天下 , 这是“心”有欲望的一方面 。 欲望过分强烈时 , 而行动并不跟上 , 这也是“心”在起着制止的作用 。 欲望不足而行动超前 , 亦是“心”所驱使的 。
荀子在《正名》中指出 , “心有徽知 。 ”“微知” , 即求取知识 。 心有求取知识的本能 , 能凭借耳朵而感知声音 , 凭借眼睛而感知形状 。 依据情感而用心加以选择 , 就叫做思虑;心中思虑了而能够成为行动 , 就叫做人为 , 也就是所谓的“伪” 。 重要的是 , 心中必须了解“道”这个标准 。
荀子用“心术”指认识方法 。 他在《解蔽》中认为 , “蔽于一曲 , 而阎于大理” , 即受到片面认识的局限 , 而没弄明白根本的道理 , 乃是人们认识方法上的通病 。 所以 , 荀子强调 , 合不可以不知道” 。 《正名》曰:“辨说也者 , 心之象道也 。 心也者 , 道之工宰也 。 道也者 , 治之经理也 。 心合于道 , 说合于心 , 辞合于说 , 正名而期 , 质请而喻 。 ”辩说是“心”对于“道”的表述 , “心”是加工表述“道”的“工宰” , “道”是治理的常法 。 “心”合于道 , 辩说合于“心”言辞合于辩说 , 就会使事物名实相符 , 本质一目了然了 。
荀子强调 , 使得思想专一而有条理的关键就在于了解“道” 。 人们凭什么去了解“道”呢?凭着“心” , 要“虚壹而静” , 即虚心、专一而冷静不乱 。 《解蔽》曰:“心未尝不减也 , 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也 , 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 , 然而有所谓静 。 ”
荀子解释说 , 人生来就有认识能力 , 有认识能力就有记忆 , 记忆就是积累知识 。 不因为已有的知识而拒绝将要获得的新知识 , 这就叫虚心接受 。 心生来就有认识能力 , 有认识能力就能发现差别 , 这也就是能同时认识不同事物 。 同时认识不同事物是会分心的 , 不因为对这一事物的认识而影响和破坏对另一事物的认识 , 这就叫专一 。 荀子也和孟子一样 , 把“心”当作思维的器官 。
荀子说 , 对于追求“道”的人 , 让他用“虚壹而静”作为准则 。 引导向往“道”的人达到虚心的境界 , 他就能接受“道”;引导奉行“道”的人达到专一的境界 , 他就能按理行事;引导思考“道”的人达到冷静不乱的境界 , 他就能明晰地了解“道” 。 做到“虚壹而静” , 就是能够体会“道”的人了 , 认识上就达到完全清澈透明的“大清明”境界了 。
- 复生@连载|《丰子恺自述》07:王囡囡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我们的天才儿子|《我们的天才儿子》常来的浙图,浙图找出了他的翻译十部作品
- 95后|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一言不合就离职?3个95后职场人告诉你真相
- 儿子|感动!这个温柔且沉重的“杭州版”《美丽心灵》字字戳中内心……
- 古琴|新展预告|年度大展,走进古琴的文化空间
- 内阁首辅$女子出一上联: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解缙至死都没对出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