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词@苏轼送别友人,为此写下一首旷达的送别词,最后两句更是惊艳千年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这既是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更与宗法制的传承息息相关。然而人生于世,离别却自是难免。千百年来,离别之苦亦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恰如江淹所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是啊,离别总是让人黯然神伤,因为我们不知道重逢在何日,这份离别里有再见,更有几分再也难见。
因而在古人的诗词世界里,为送别而写就的诗词大多都透着凄然的感伤,这一点就连流连于歌舞酒肆的柳永都不例外,《雨霖铃》里他写到“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送别词@苏轼送别友人,为此写下一首旷达的送别词,最后两句更是惊艳千年
文章插图

但在这些感伤的离别诗词之外,也不是没有例外。有的诗人便因生性旷达,即便是离别时亦能写出豪迈之诗词。苏轼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他的一首离别词《临江仙·送钱穆父》一改离别词中的黯然神伤,有的尽是豪放之情,却又不失情韵、理趣,端的是一首千古名篇。尤其是词的最后2句,将对友人的劝勉与自己超然的人生态度尽显其中,让人百读不厌。《临江仙·送钱穆父》词的背景
生于北宋年间的苏轼,文采斐然。作为一代文豪,他在诗词、书法、绘画等领域都是大有成就。但是他的一生却又极其坎坷,四十余载的仕宦中四分之三的时间里都是在贬谪之中度过。
【 送别词@苏轼送别友人,为此写下一首旷达的送别词,最后两句更是惊艳千年】可纵使如此,这位东坡居士有的却是“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






送别词@苏轼送别友人,为此写下一首旷达的送别词,最后两句更是惊艳千年
文章插图

恰如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所说一样,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总之,能够有此成就,除却了自身天赋、努力之外,性格、人生态度至关重要。而这首《临江仙·送钱穆父》中我们亦可以窥见一二。
钱穆父,乃是苏轼同侪。元祐初年,二人同在朝堂之上为舍人职衔,又兼脾性相近,因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这份友谊却因为钱穆父在元祐三年上奏开封府狱空不实被贬越州,而经历了离别之苦,彼时的苏轼便曾赋诗送别。
而就在钱穆父出知越州之后,苏轼亦被外放出京,辗转多地。






送别词@苏轼送别友人,为此写下一首旷达的送别词,最后两句更是惊艳千年
文章插图

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时任杭州知州,恰逢好友钱穆父又被徒瀛洲,而瀛洲远在今天的河北之地,在前往途中要经过杭州。如是,久别之后的好友再次相见。好友相见自然是喜上眉头,但是这份重逢却终究还是难逃离别。而就在送别好友钱穆父时,苏轼写下了这首词。
《临江仙·送钱穆父》赏析
在词的开篇,苏轼便写下了与朋友久别相见后的欢喜。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距离都门一别已经是三载时光,而这一次你却又要远走天涯(指瀛洲)、辗转人间。
到这里,或许我们常人而言悲意已经涌上了心头。但苏轼却不然,他写下“依然一笑作春温”,虽然已经久别,但是这又如何呢?我们情谊深重,相见一笑便已经如春天的阳光一般温暖和煦了。






送别词@苏轼送别友人,为此写下一首旷达的送别词,最后两句更是惊艳千年
文章插图

关键是这背后更为可喜的是我们二人虽然都被贬谪、排挤,却能“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我们都如古井一般无波,如竹子一样,保持了耿介的风节,恪守了道义。这样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的肝胆相照的朋友,又怎不让人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