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80年代五个行业,曾是人人羡慕的“金饭碗”,如今却成了底层行业( 二 )



汽车在那个年代是绝对的稀缺品 , 与之相匹配的司机也是稀缺型人才 。
那时考驾照要学习将近两三年 , 和现在读个职校差不多 , 但只要拿到驾照 , 成为司机 , 就非常受欢迎 。
司机有多受欢迎呢?八十年代 , 大学没有扩招 , 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 , 但就是这个天之骄子 , 争相和出租车司机婚配 , 不少女大学生以嫁给出租车司机为荣 。
其实这背后有深层的经济原因 , 在当时全社会月薪平均只有五六十元 , 司机的收入可达到两百多元 。

而且 , 做司机也意味着可以比较便利地用车 , 这也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
出租车司机还意味着家里有相当的物质基础 , 当时一辆出租车的价格比一套房子都贵 , 而且出租车牌照也相当难拿到 。
综合下来 , 八九十年代的出租车司机是妥妥的高收入富户 , 名副其实的金饭碗 。
时至今日 , 我国汽车保有量达2.8亿辆 , 拥有驾照的人也已经超过4亿 。
现在会开车已经是基本技能 , 而不是什么稀缺技能 , 公交车、出租车司机也从原来的金饭碗职业变成普通的基层服务岗位 , 薪水待遇也随之变得很一般 。

3.粮站质检员
粮站现在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 八十年代的粮站主要职责一是收购和储存粮食 , 二是按照计划向城镇居民 , 学生及部队供应出售粮食 。
看它的职责 , 就知道掌控着人们一日三餐 , 地位举足轻重 。 因此在粮站工作也是非常有优越感的 , 尤其是粮站的质检员更是高人一等 。
以前农村人在收获庄稼后 , 必须将粮食按一定比例交到指定的粮站 。 农民上交的粮食不仅有数量要求 , 也有等级要求 , 等级的核定就是由粮站质检员现场决定 。
因为当时还没有质检测量仪器 , 因此对粮食等级的认定只能通过人工也就是质检员完成 。

质检员随机抽查粮食 , 凭着肉眼查看成色、颗粒、杂质之类 , 再根据不同标准划分不同等级 。 要是质检员说质量不过关 , 那只能拉回去 。
为了让自己粮食过关或者评个高等级 , 农民对质检员都是笑脸相迎 , 谁也不敢得罪质检员 , 质检员一时风头无两 。
现如今 , 随着科技的发展 , 机器代替了质检员 , 粮站也随着国企改革 , 经济市场化而消失 , 这个曾经的金饭碗也就被历史的洪流淹没 。
4.邮递员
现在的人际联系基本就是通过电话或者网络社交软件 , 即使写信也是电子邮件一键发送 。

但在八十年代 , 没有互联网 , 电话也不普及 , 不在同一地方的人们联系基本都是靠写信 , 紧急的事情拍电报 , 就是给亲人朋友汇款都是去邮局 。
这些信件 , 电报 , 汇款单包括一些包裹就是通过邮递员送到个人手里 。
人们想知道家人有没有给自己写信 , 或者寄回家的信有没有收到 , 都得询问邮递员 , 而收到信的时间取决于邮递员送的时间 。
因此 , 邮递员在上个世纪可是一样非常神圣、受人尊重的职业 。 “邮递员叔叔”和“警察叔叔”并列成为上世纪小朋友们的作文里最经常讴歌的两大职业 。

除了受人尊重外 , 邮递员也是国营企业的正式员工 , 有制服 , 还配一辆在当时看起来不亚于现在汽车的二八自行车 , 这在当时是非常不错的福利 , 加上工资高 , 自然就成了人们眼中的金饭碗 。
现在邮递员基本等同于快递员 , 曾经的光环也不复存在了 。
5.电影放映员
现在人们看电影都是去电影院 , 但在80年代 , 在没有电影院的农村或者偏远小镇 , 人们看电影院都是在露天的场地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