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王赤:从孤独里找到一束光

来源:新华社
我把克服孤独的3个经验告诉大家 , 希望能对你们有一点点的帮助:第一 , 接纳“孤独”;第二 , 学会和“孤独”相处 , 并借此认清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最后 , 请相信 , 当你朝着梦想笃定前行时 , 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你、支持你
年轻人:
你们好!我是一名空间物理学家 。 当看到那么多年轻人在留言中诉说自己的孤独感 , 我的内心也十分感慨 。 因为在我近30年的空间科学研究过程中 , 最常陪伴我的 , 就是孤独 。
空间|王赤:从孤独里找到一束光
文章图片

1993年 , 我26岁 , 告别家人 , 孤身一人远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深造读博士 。 当时还没有国际互联网 , 联系基本上是靠写信 , 因为打国际长途电话非常昂贵 。 当飞机从首都机场起飞时 , 我也感到一丝孤独和彷徨 。 目的地波士顿只是在书上见过的名字 , 但我是抱着梦想去一个未知的地方 , 飞机在波士顿上空即将降落时 , 看到灯火通明的城市 , 我的心反而放下了 , 因为我知道我将要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开始我人生新的阶段 。
非常幸运的是 , 我的博士生导师是美国“旅行者2号”(Voyager 2)等离子体仪器的首席科学家 , 因为这个契机 , 我接触到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航天项目 , 让我学到了人类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 , 追求卓越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技术攻关 。
攻博的过程是痛苦和孤独的 , 麻省理工学院的严格要求 , 让我曾经通宵达旦地做作业、曾经在图书馆度过新年、曾经驱车百里去请教问题 。 但实现理想就是孤独中的那束光 , 让我觉得永远有希望 。
然而 , 正当我觉得已经融入到这个社会 , 如鱼得水的时候 , 有一件事 , 一件更重大的事让我感到了更大的一种孤独 。
每次去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开会时 , 提前很久就要申请安全许可 , 开会当天进入实验室时都要戴着一块写有“escort”(护送)字样的牌子 。
意思是 , 只要我在实验室活动 , 身边一定得有美国人的“陪同” , 我不能单独活动 。 内心的孤独感和挫败感此时此刻油然而生 。
空间|王赤:从孤独里找到一束光
文章图片

刚好 , 中国科学院有一个人才引进计划 , 空间天气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魏奉思先生联系到我 , 问我要不要回来 。 我当时刚转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科学家 , 工资比博士后时期翻了一倍 , 这在当时是很丰厚的报酬了 。
一边是回国几乎要从零起步但给你无限大的科研空间 , 一边是高薪但充满限制的工作 , 思考之后 , 我选择回国 。
当时我夫人有过短暂的犹豫 , 但我在内心已经想好了:我认准了空间科学 , 我的目标就是在不被限制的前提下专心搞好科研 , 为我国空间科学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 我相信我的工作有价值 , 我相信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
本世纪初的中国 , 空间科学水平在国际上差得太远了 , 这个领域当时没有第一手的观测数据 , 更多的是利用国外的数据来做研究 , 你可以想象我们做的事 , “别人把肉都吃完了 , 你去啃啃骨头” 。
空间|王赤:从孤独里找到一束光
文章图片

现在回过头来看 , 虽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 , 但当你选择了一条自己喜欢的路 , 很多时候这样的选择并不被周围人理解或支持 , 甚至要坐“冷板凳” , 所有事只能自己扛 , 只能自己一个人 , 咬着牙往前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