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我在美国偶见《可爱的中国》,感受到游子心中那份对祖国的期望( 二 )

在《可爱的中国》中 , 还有这样一段话 , 我也非常喜爱:“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 。 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 , 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 。 ”接着 , 他以丰富的想象和真挚的情感 , 将中国温暖的气候比之母亲的体温 , 将中国辽阔的土地比之母亲的体魄 , 将中国的生产力、地下宝藏、未曾利用的天然力比之母亲的乳汁 , 将中国绵延的海岸线比之母亲的曲线……
我不知道将祖国比喻成母亲 , 方志敏是不是第一人 , 但我是第一次看到 , 感到那样的贴切、生动、充满情感 。 他这一连串热情奔放的排比 , 绝对不是靠修辞可以书写出来的 , 而是对祖国母亲深厚情感的情不自禁又无可抑制的流露 , 是心的回声 , 是血液的奔涌 , 激荡着一个13岁少年的心 。
如果说少年时代 , 哪一位英雄让我最难以忘怀 , 是方志敏!从那以后 , 方志敏留给我抹不掉的记忆 。 想起他来 , 眼前总会浮现那张牺牲前他披着棉大衣、拖着沉重脚镣的照片所呈现的威武不屈的形象(后来我看到一幅以此形象创作的版画 , 黑白线条爽劲醒目 , 印象至今难忘 。 前年年底在中国美术馆里看到这幅木刻 , 它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大 , 但站在它面前 , 凝视着 , 心里那样的感动 , 久久没有离开 , 仿佛看见了方志敏 , 也仿佛看见了司老师 , 还有我自己的少年) 。 为此 , 我心里一直非常感谢司老师为我们朗诵了《可爱的中国》 , 在我刚上中学的时候为我推荐了这本我一辈子难忘的好书 。
司老师只教我初一一年 , 中学毕业之后 , 我再也没有见过司老师 。 一直到1986年的夏天 , 我在中宣部的一间会客厅里 , 才再次见到司老师 , 才知道他已任中宣部的一个司长 , 负责中学教育 。 当时 , 我的长篇小说《早恋》引起争议 , 特别是遭到一些中学老师的反对 , 书已经在印刷厂准备印刷了 , 不得不停印下来 。 这部书的责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吴光华先生不服气 , 带着我 , 拿着书 , 找到中宣部评理 。 没想到 , 出面接待我们的是司老师 。 司老师把书留下了 , 说看完后再提具体的意见 。
阔别多年的重逢 , 司老师笑着对我说:一直关注你的写作 。 希望你多写点儿 , 写好点儿!我对身边的吴光华提起了当年司老师为我们全班大段大段背诵《可爱的中国》的情景 , 司老师听了 , 笑了起来 。
逝者如斯 。 日子在时代的动荡和变迁中飞逝 , 我和司老师的人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 心里揣测 , 不知这本《早恋》 , 司老师看过之后 , 会有什么看法 。 他的位置 , 会让他的意见举足轻重 , 甚至决定着这本书的命运 。 他很快就看完了 , 传达了他的意见 , 觉得写得挺好的 , 没有问题 。 书顺利出版了 。
从那以后 , 一直到前些年 , 我才又一次见到司老师 。 他和我都已经退休 , 只是他还操心着中学教育的事情 。 他打电话问我 , 能不能到四川绵阳给中学师生做一个文学讲座 , 我当然义不容辞 。 过不久 , 在母校汇文中学新建的一所初中分校里 , 我和学校的语文老师座谈语文教学 , 司老师也参加了 。 他正在这所学校帮助进行教学改革 。 会后 , 学校派车送我和司老师回家 , 在路上 , 我知道了他的儿子到美国读完博士 , 在普渡大学当老师 。 我知道 , 司老师结婚晚 , 但听到他的孩子都已经结婚生子而且当了大学老师 , 还是觉得日子过得飞快 。 我的记忆 , 还定格在初一那年他大段大段背诵《可爱的中国》的情景里 。 那时 , 他是那么的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