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当代文学如何表达乡愁?仅靠想象和书写经验是不够的( 二 )


今天的作者能否写出正在生长的、当下的现实?
《当代》杂志执行主编徐晨亮提到更新知识结构的问题 , 同时他特别关注的是 , 今天的作者能不能写出正在生长的、当下的现实 。 另外在城市里的作家 , 他们的视角能不能深入到乡村生活?比如北师大教授张柠的一篇《巴金英来电》 , 就写出了特别有意思的新人物 。
今年刚刚推出新作《纸上》的作家苏沧桑 , 则通过“观光”和“观察”、“无用”和“有用”等几个主题词 , 谈了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 她希望“用沾着泥土、带着温度的文字来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山水之美、风物之美 , 特别是劳动之美和人民之美 。 ”在新书发布会上 , 她也邀请了几位主人公到场 , 他们的发言“熠熠发光” 。 由此她想到 , “乡村振兴这个主题是非常宏大的 , 也是非常复杂的 , 它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生活富裕 , 对当代农民来说 , 可能更大的意义在于精神上的富有 。 ”
诗人谷禾谈到 , 最近几年去过很多建设得非常漂亮的新农村 , 可以看到建设者的“匠心” , 就是对中华文化传统的接续 , 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领悟 , 很好地体现了基层民众心中生态意识和文化意识的觉醒 。 几年前 , 他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长达1000行的非虚构长诗《周庄传》 , 更多关注和尝试书写的是生活在“周庄”的众多生命个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命运 。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张杰
【变化|当代文学如何表达乡愁?仅靠想象和书写经验是不够的】【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