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张学津后事:全体徒弟跪拜高喊:“师父,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二 )


张学津这么做是发自内心的,他也希望新一代年轻的戏曲演员们也能够尊师重道,坚守道义。
因此在对待他自己的徒弟的时候,他也如自己的师长一样,悉心教导,言传身教。
张学津常说:“师徒如父子,你不把师父当父亲一样尊敬,你就学不到东西。”
这句话一直到张学津在缠绵病榻时还在说起,这是他做人之本,也是他授业之本。
这种事是掺不得半点假的,张学津之所以一如既往地强调,是因为他不仅自己做到了,他的徒弟也为他做到了,而且他相信,在未来,他的徒弟也会这样教导后人,这种优良的品质永久都不会泯灭。

师父@张学津后事:全体徒弟跪拜高喊:“师父,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文章插图

衣钵相传,诲人不倦
其实在戏曲相声界,有些师傅教授技艺时,都不太会倾尽所有,会给自己留几分,防止“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但是张学津仿佛根本没有顾及到这点一样,对他所有的徒弟都倾囊相授,用尽他所有的精力时间,就为了把自己会的一切都全部传授给他的学生。

师父@张学津后事:全体徒弟跪拜高喊:“师父,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文章插图

至于为什么会这么做,张学津在很久以前与著名京剧史论研究者王家熙的交谈中就已经能说明答案了。
当时二人在讨论当下京剧舞台上出现的一种非常“时尚”的风气:“喊叫如雷”时,王家熙曾态度明确且遗憾地表示这是京剧流变中一种低格调走向。
张学津当时也表示说:“我听到这种唱法,常说这简直是发出了‘最后的吼声’。”
说出这句话时,张学津不禁也露出遗憾落寞的神情。
这表示在新时代新事物的冲击下,京剧可能不再如以往那样受人关注了,正在“垂死挣扎”。
王家熙也无可奈何地表示认同。
后来在他们的通话中,王家熙也多次寻问张学津愿不愿意将他“最后的吼声”的感悟发表出来,张学津也坚定地说:“这是现实,我看应该鲜明地指出来,希望快点扭转,不要真正变成‘最后的吼声’。”
为了这个目标,张学津毫无保留,终其一生,都为了传承马派京剧而努力。

师父@张学津后事:全体徒弟跪拜高喊:“师父,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文章插图

然而,让人诧异的是,立志要将马派京剧传承下去的张学津,一生收过的徒弟却屈指可数,只有区区十三位。
也有人问过他:“你为什么不多收几个徒弟?”
听到这个问题,张学津习以为常又郑重其事。
他回答道:“收那么多徒弟能干嘛,收几个自己忙得过来的弟子,能够专心的一直给他培养下去,收那么多弟子又不能面面俱到,还不如不收。”

师父@张学津后事:全体徒弟跪拜高喊:“师父,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文章插图

他就是这样,永远都对自己的行为高度负责。
京剧经过几百年的洗礼,每个门派都有各门派的风格和特长,所以对于京剧的学习,不在于广,而在于精。
张学津虽然只收了十三名弟子,但他的目标也十分明确,那就是在自己百年之后,马派有良人可托。
可惜天不遂人愿,张学津晚年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严重的肝癌让他精神状态十分萎靡。
但是为了能更好地传承前辈艺术家们的精品之作,为了能让后世之人能欣赏到马派京剧的韵味,在马连良先生的五十二出戏音配像中,他一个人便承担起了四十六出的录制。

师父@张学津后事:全体徒弟跪拜高喊:“师父,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文章插图

不仅如此,他还为李少春先生的《穆桂英挂帅》和李盛藻先生《黄鹤楼》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