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珺!【逝者】笔起狂澜仍从容 ——忆周慧珺先生 | 陈燮君

周慧珺!【逝者】笔起狂澜仍从容 ——忆周慧珺先生 | 陈燮君
文章插图

牛年岁末,沪上冬夜,冷得撩心。清晨传来噩耗: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周慧珺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沪上书坛一颗巨星陨落!
今年夏天,刚刚观赏了周慧珺、李静师生书法展(本文中的周先生书法作品均选自该展)。驻足于周先生的墨迹前,大家无不赞叹“涛怒霆蹴,掀鳌倒鲸。邻女自嬉,补袖而舞”。我们共祝先生病体安然。近几年来,先生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在淡泊善良中融汇了坚韧不拔的生命态度。其实,纵观先生的艺术人生,一直都是艰苦卓绝伴随着璀璨辉煌。
周慧珺!【逝者】笔起狂澜仍从容 ——忆周慧珺先生 | 陈燮君
文章插图

周慧珺先生自20世纪70年代凭借《行书字帖——鲁迅诗歌选》一帖蜚声书坛,之后一直孜孜不倦地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探索追求,寓古融今,自成一格,成为当今中国最受人欢迎的书法家之一。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文化现象。笔墨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史的共同载体,在悠久的中国书法史上已是群星灿烂,再要集聚文化能量、跻身星河,谈何容易?!周先生把文化自信和文化情怀融入了书法践行,用文化品格和文化情操演绎了艺术生命,展现了其丰富多彩的书法性情,提升了上海书法的整体水平,推动海派书法走向新的繁荣。从周先生百折不挠的从艺历程、风樯阵马的书艺风格、完美纯粹的人文理想和澹泊清丽的生活态度中,我们充分感悟到了她的文化力量。
周慧珺!【逝者】笔起狂澜仍从容 ——忆周慧珺先生 | 陈燮君
文章插图

周先生为上海城市文化演绎了一阕生动的“黑白交响曲”。我在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和原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工作期间,与周先生频繁交往,得以有机会近距离地聆听、欣赏。1995年10月,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合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没过几天,我们就取到了周先生的题字“智慧之源”。她精辟地概括了上海图书馆新馆的文化定位,也对上图在未来发展中进一步集聚文明智慧表达了衷心的企盼。1996年,上海图书馆新馆落成。我又来到周先生天平路上的寓所,送上《新馆开馆纪念集》,与周先生畅谈了上海图书馆的古籍善本碑帖收藏。她欣喜地欣赏着上图的“家珍瑰宝”:宋刻本《春秋经传集解》、元刻本《颜氏家训》、五代写本《妙法莲华经》、北魏神龟元年写本《维摩诘经残卷》、宋拓本《唐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十七帖》《郁孤台法帖》《凤墅帖》……赞叹“上图真是一座宝库啊,古籍和书法碑帖研究者真应该好好研究这些宝藏。”
周慧珺!【逝者】笔起狂澜仍从容 ——忆周慧珺先生 | 陈燮君
文章插图

周先生曾亲临上海博物馆,在“书画经典——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藏品展”中,和陈佩秋先生一起为观众作《中国书画渊源及欣赏》的演讲。周先生在讲述过程中还就笔法问题作了示范,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兴趣。乙酉年,故宫博物院迎来八十华诞,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聚集晋唐宋元书画稀珍103件,在上海博物馆隆重办展,以国宝的魅力展示中华文明,以经典的力量呼唤文化传承。在人的一生中,能有机会一次直面一百多件千年稀珍,是极为难得的。在一个人的艺术生涯里,能零距离地与这么多的书画经典——对话,也是难以想象的机遇。故宫博物院藏唐冯承素摹《兰亭序》,为清宫旧藏。《平复帖》和《出师颂》的真迹也从来都是深藏宫闱,这次能够走出紫禁城,来到上海展出的确非常不容易。周先生结合国宝,当场讲解书法奥秘,使国宝展增添文化情趣。周先生对上海博物馆的每次大展都十分关注。在她的寓所里,我们一起谈论过2002年末的“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癸未春日,上海博物馆成功地从美国将《淳化阁帖》存世最善本抢救回归,安然入藏。周先生关注了这一事件的全过程。我至今仍记得她的兴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