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论&不同诗人写王昭君,议论手法高低不同,和亲功臣还是红颜祸水?( 二 )
还有一种议论,就是把王昭君的人设描述为一个特别扭曲的形象。因为她离开的汉宫,所以没有祸害汉朝。如果留在汉朝,那么汉朝未必能延续四百年。
上面引用的三联诗,都是直接抒发议论。作者自己以为深刻,其实是浅白。这是诗人比较忌讳的一点。
王荆 公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此但谓其色之美,非画工所能形容,意 亦自新 《瓯北诗话》乃张纶《林泉随笔》谓其与〔祸胎〕句同意,何耶?《瓯北诗话》
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写王昭君: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说毛延寿故意把王昭君画得不好看,以至于大美女流落了胡地,所以皇帝杀了王昭君。这里从侧面表示了王昭君的美丽。
但是张纶《林泉随笔》认为,”当时枉杀毛延寿“与”祸胎 已入虏廷去“是一个意思。
又一诗: 骊山举火因褒氏,蜀道蒙尘为太真。能使明妃嫁胡虏,画师应是汉忠臣。
《瓯北诗话》
这首诗是陈僩 (宋)的《读明妃引》,诗人更是直接把王昭君比作了褒姒和杨贵妃。反而把毛延寿比做了汉朝的功臣。这也是直接的议论。
似乎王昭君在哪一方,哪一方就要倒霉。所以说不该杀掉毛延寿这个功臣。
文章插图
四、借题发挥明人有云: 一自蛾眉别汉宫,琵琶声断戍楼空。金钱买取龙泉剑,寄与君王斩画工。 此则下第举子,藉以詈试官,非真咏明妃也。《瓯北诗话》
明朝人的这首诗,借王昭君的故事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名落孙山的举子,把自己比作王昭君,把选拔人才的考官比作毛延寿,认为皇帝就应该像斩杀毛延寿一样,惩罚不录取自己的考官。
这也是一种巧妙地议论,表达了自己对于这次考试的不满。这种表达意见的方式,可以参看唐人的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以及张籍的《节妇吟》。
又有:
《咏昭君》云:〔君王不是无恩泽,妾自无钱买画 师。〕《瓯北诗话》
这还是怀才不遇者的讥讽之作,过于直白激愤。落第举子作诗更偏激的,如黄巢这首: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曲中论&不同诗人写王昭君,议论手法高低不同,和亲功臣还是红颜祸水?】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权贵们喜欢的,是这种温和的落第诗,唐代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有人用人物典故,有人用咏物寄托, 都是用比兴之法来说落第,这是诗人议论的常见方式。
文章插图
五、和亲之功赵秉文《题明妃出塞图》: 无情汉月解随人,羞向天涯照妾身。闻道将军侯万户,已将功业画麒麟。
此亦咏其和戎之功,而词旨特酝藉。
至王元节云: 环佩魂归青冢月,琵琶声断黑河秋。汉家多少征西将,泉下相逢也合羞。
则浅露矣。
《瓯北诗话》
第一首婉转,王昭君献身,赢得了边关的宁静,但是无所作为的将军却功成名就。
第二首比较直接,你们这些将领们,将来九泉之下有什么面目见王昭君。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