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彬|展望2022|各大文学刊物,带来新年的第一个故事( 二 )


王彬彬|展望2022|各大文学刊物,带来新年的第一个故事
文章图片

2022年第一期《中国作家》
《中国作家(文学版)》在新的一年里开设了三大新栏目 。 首先是“新时代 新篇章” , 第一期推出陈应松的长篇小说《天露湾》 。 这是一部描写当代农民创业史的正能量作品 , 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 , 天露湾的村民们穷则思变 , 成就“葡萄第一村”的故事 。
接着是“名编访谈”栏目 。 读者通常会从作家作品或批评家论著去了解当代文学 , 然而了解中国当代文学还有一个重要渠道——文学编辑 。 他们中的一些翘楚不仅见证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 , 更或轻或重地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走向 。 这个栏目计划逐一推出12位中国当代文学名编的访谈 , 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留下宝贵的口述与访谈资料 。
此外 , 《中国作家(文学版)》还邀请张炜开设“松浦居随笔”专栏 。 张炜以小说创作蜚声文坛 , 近年来致力于文化随笔写作 。 新年第一期将推出他的《为梦想命名的人 , 陶渊明十二题》 。
而《中国作家(影视版)》同时开设了“新时代 新篇章”专栏 , 今年第一期推出《理想照耀中国》电视文学剧本 。 青年编剧温方伊的话剧剧本《活动变人形》也是本期一大亮点 , 它改编自王蒙的同名长篇小说;《中国作家(纪实版)》的第一期重点发表许晨的长篇新作《冰雪“童话”》 , 以迎接第24届北京冬奥会 。
王彬彬|展望2022|各大文学刊物,带来新年的第一个故事
文章图片

2022年第一期《十月》
2022年第一期《十月》的头条是周嘉宁的最新中篇小说《明日派对》 。 “二○○○年”已在文学叙事里完成它的讲述 , 《明日派对》于此刻回望世纪之初的未来想象 , 一个时代曾伴随人成长而后落幕 。 “我”、王鹿、潇潇 , 文艺青年们 , 在世纪之交的躁动、亢奋、期待和沮丧中生长、“逃亡”、聚散 , “一道浪总是连接着下一道浪” , 青春理想与时代精神 , 洪波涌动 。
同样是处理精神困境 , 李清源另辟一条“求诸野”的小径 。 短篇小说《求诸野》在抗战时期文明史的低谷寻找疗救的药方 , 于历史的密林深处细辨人性的复调与和声 。 当中国郎中遇见日本医官 , 西方现代性挟进化的优势遭遇民间的抵抗 , 文明与野蛮的秩序出现了意味深长的颠倒 。
在新的一年里 , 《十月》还将开辟聚焦生态文学的新栏目“大地之事” 。 2021年 , 首届“美丽中国”生态文学奖评选与生态文学论坛讨论曾引起强烈反响 , “大地之事”栏目是《十月》对这一领域关注的延续 。 这会是一个开放的栏目 , 容纳小说、散文、非虚构、诗歌等不同文类形式 , 它有关自然生态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与往来 , 有关生态及其周边美学、历史文化、自然伦理、政治经济学等多学科视域的引入 , 有关所有“大地上的事” 。
此外 , 新年的《十月》专栏作者们会呈现出杂志散文写作的不同面向:刘文飞深度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 , 敬文东展开“心”这一词语在中西语境里的发散性奇思 , 李敬泽的理论阐释和王族的文本书写拓展了当代文学感觉与经验的地平线 。
王彬彬|展望2022|各大文学刊物,带来新年的第一个故事
文章图片

2022年第一期《花城》
20世纪90年代 , 一个文学代际登场 。 2022年《花城》第一期推出“花城关注·致90年代”专题 , 收入艾伟、路内、徐则臣、王莫之、范伟五位作家新作 , 跨度自“60后”到“80后” , 主持人何平从文学处理社会经验的角度来解读 , 分析小说家们如何自觉地处理个人精神成长过程中的历史遗产问题 。 艾伟的《幸福旅社》用“小镇往事” , 浓缩了一个欲望生态的市场年代;路内的《体育课》则是“少年热血”的职校故事 , 回到90年代的青春起点;徐则臣的《宋骑鹅和他的女人》铺洒“故乡”色调 , 展开了乡镇图景和烟火人心;王莫之的《明天的烟》以音乐的视角切入时代细史 , 书写90年代至今的“黑胶文化”和其背后的人群;范伟的《走起书》以北大学子的个人命运切入90年代这个承接历史且社会形态陡然转变的时期 , 描述了一个时代的沉浮和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