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彬|展望2022|各大文学刊物,带来新年的第一个故事( 六 )


二是加重了“大家专栏”栏目 , 更为明晰地定位在民族文化、地域性书写 。 于昊燕的《流动的百年白族文学》 , 黑丰的《滇东笔记》 , 高旭帆的《康定故事》以及黄立新的《驾驶员日记》都在强调少数民族文化 , 地域性文化特征和个人文学史方面着墨甚深 , 值得关注 。
而就新年第一期而言 , 主打栏目“锐小说”推出王方晨的《玻璃珠游戏》 , 以冷峻的视角与笔触 , 讲述了类似于《城堡》中K的一个故事;朱朝敏的小说《治愈期》通过两个自小相熟 , 却又走向各自不同人生路途的女子的独立视角 , 交替完成了各自与往昔生活的和解 , 和在现实与苦难面前的坚韧与乐观;刘诗伟小说《活兽慈舟》以祖辈的故事再现了一代人的质朴、仁慈的宝贵品质;
“新青年”栏目依旧保持着对青年作家优秀作品的关注 , “90后”作家李唐和唐糠的《两点五十三分》与《世界未解之谜》 , 有着新一代小说家的敏锐与独特视角;“跨文体”栏目 , 陆春祥《寻陆记》 , 武韵《李和卡波特来到耶德瓦布内》 , 一中一西 , 生动地对历史里的重要文学作品和文学人物进行了富有见地的理解和勾勒 。 “诗江湖”栏目 , 阎安组诗《阳宗海的鸟史和时间简史》、杜绿绿的《祝辞》、李寂荡的《麦琪酒店》 , 都极具个人写作风格和写作思想 。
王彬彬|展望2022|各大文学刊物,带来新年的第一个故事
文章图片

2022年第一期《青年作家》
2022年第一期 , 《青年作家》的“海外作家访谈录”推出了长近4万字的余华的访谈录《人性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 , 访谈者为知名文化采访人员张英 。 在这次谈话中 , 读者或许能找到写作在不同时代里的变与不变 。
“重金属”这期带来的是裘山山短篇小说《金牙》 , 它将为读者呈现出一段俏皮的医护实习经历和一份生动诚挚的怀念之情;“锐小说”发表的是宋尾的中篇小说《游泳的人》、寇挥的中篇小说《这一夜》、李知展的短篇小说《沉醉》 , 从不同的维度展现了“虚构”的力量;“新力量”每期都有“主持人”与评论家的合力加持 , 使新人写作者一登台亮相即可被关注 , 本期发表的是“90后”女作者袁甲平的中篇处女作《宗明女儿》 。 该作由评论家徐晨亮担任栏目主持人 , 由评论家贺绍俊带来“评论者说”《叙述的魅力和自信》 。 “海外华语作家”发表了曾晓文的短篇小说《离天国最近的隔离带》;非虚构栏目则推出了王林先的中篇非虚构作品《王莽的天命与归途》 。 王林先以严谨的史实和深入的思考 , 钩沉出新朝皇帝王莽形象的另一面 。
王彬彬|展望2022|各大文学刊物,带来新年的第一个故事
文章图片

2022年第一期《西湖》
《西湖》2022年第一期“新锐”栏目推出慢先生的小说《站台》 , 幽默感负载着深浓的悲哀 。 本世纪初的苏州郊县 , 派出所即将退休的民警 , 职校技校的小混混 , 当年的小瘪三、现在的公司老总 , 一群人相摩相处 , 每个人物都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 点一碗双浇头的面 , 已从风头无两到无人关注 , 与之相似 , 小说中人和读者都感受到了 , 一个传统的、悠闲的、没有时间感的小城 , 已乘上了时代的列车 , 忽忽驰向人与人关系更淡漠、荒寒的所在 , 而沿途散落的那些人情与温暖 , 化冻沼泽一般的青春挣挫 , 一起凝成了这篇小说 。
“实力”栏目里 , 是枝的《门铃响起时》也许可以称为“情绪小说” , 叙事者与人物浓重的情绪笼罩全篇 。 小说中回环复沓的“海的深蓝色”以及“迟迟未落的雨” , 是自由之地与令人窒闷的环境的象征 。 非亚的小说《博物馆里的男人》 , 一幅中世纪油画上的人物可以走出画框、进入当下生活 。 汤雨晖的《破局》文字简练 , 行文中处处带几分省略 , 又处处于空中切响 , 耐人回味 。 罗鸣的《阳光照射》文字熨帖 , 冲淡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