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蔡氏父子的古砚收藏
澎湃新闻:重现古砚技艺的摸索之路是怎么样的 , 是否有相对应的文献作参考?可否谈一谈不同朝代的砚的特色是怎么样的?
蔡春生:两千年多年来 , 砚的美是有规律的 。 古砚的高度、比例、厚度、线条的处理方式 , 以及砚的各个部位 , 包括砚池的大小深度等都是有讲究的 。 父辈们过去做的砚 , 有着零碎的规律 , 有些是对的 , 有些是错的 , 或者说并不全面 , 不深刻的 。 如一方“太史砚” , 砚身长度、高度、边线的宽度、砚池的深度都有讲究 。 七十年代时 , 人们做这一款式的时候 , 认为把砚池开得大一些会比较实用 , 但是其实砚池一大 , 整个器物的结构就松掉了 , 失去美感 。 我们是从大量的古砚中 , 从更好的砚中去摸索规律 , 吸取经验 。
在逐渐掌握古代的规律以后 , 不同的款式就能做了 。 唐代有瓦砚 , 簸箕砚 。 到了宋代 , 主流砚是长方砚 。 这时期砚台造型十分丰富 , 几何形态占据主流 , 讲究线条 。 同时 , 宋人也开始把自然中的物象 , 如荷叶、蟾蜍等形态融入其中 。 在外表上 , 砚台边缘相对较薄 , 呈现出比较空灵的美感 。 到了明代 , 砚台比较厚实 , 整体的气度不如宋代那么挺拔 , 更偏向于圆润的感觉 。 同时 , 这一时期开始了一种随形砚 , 即根据石头的形状而进行雕刻 。 而到了清代 , 随形砚更多了 。 同时 , 清代的砚台制作漫漫走向工艺化 。 从乾隆以后 , 华丽的风格开始占了上风 , 砚台上的纹饰开始多了 。 从砚台语言来说 , 我们比较推崇宋代、明代的风格 。
文章图片
蔡金兴 , 《水墨洇》瓦形砚
文章图片
蔡金兴 , 履式双面端砚
澎湃新闻:这一制作仿古砚的摸索之路经历了多久?
蔡金兴:花了20多年才找到规律 。 这是慢慢熟悉规律的过程 , 期间也不断跟古玩市场打交道 。
蔡春生:我们为了学习 , 去市场上买了很多砚开始研究 。 当然工艺的材质是一种文化 , 但对我们来说 , 那些特别难以复制的技艺 , 或者特别有价值的创作的智慧或设计理念 , 是我们值得借鉴的 。 制砚是一个综合的工程 , 从整体形制到纹样的设计 , 都有很多内涵 。 清代以后 , 很多文人都参与设计 , 有人在边上刻铭文 , 这其实已经变成了文人共同参与制作的业态了 。 当然 , 由于砚是石质的 , 不太会坏 , 所以流传下来的不少 , 很多都值得我们学习 。
澎湃新闻:你们不光制作古砚 , 还收藏古砚 。 目前藏品的数量是多少?
蔡春生:主要目的是研究 。 苏州古砚收了不少 , 有完整的 , 也有为了学习而收藏的半成品 。 收藏的苏州古砚数量大概在近千方左右 , 以明清和近代的为多 。 在新开的苏州博物馆西馆的展示中 , 有我们出借的两方苏州本土的砚 。
此外 , 收藏古砚也是因为对其有感情 。 而在挖掘过程中 , 也让我们对澄泥石砚有了更新的认识 。 像之前说的 , 很多博物馆将“澄泥石砚”和“澄泥砚”搞混了 , 一些定名有误 。 当然 , 这样的混淆事件不光是“澄泥石砚” , 中国历史上的砚有百种 , 很多石质因颜色相近也都会有定名错误的问题 。 如首都博物馆一方绿色砚台 , 当年纪晓岚说是宋代名贵的“绿端” , 并在砚上刻“ 端溪绿石上品晓岚” 。 后来康生鉴定后认为此砚并非“绿端” , 兴致勃勃地在砚堂上写下:“ 纪晓岚自名为识砚者 , 还刊行《归云砚谱》 , 其实他对砚连基本常识也没有 , 他把洮河石当作绿端 , 把青州红丝叫做红端 , 他不知端石为何物 , 更不必说识别古砚了 。 ”当然 , 康生自己的结论也是错误的 。 这是由于时代的局限 , 信息渠道的局限 , 出现了很多误区 。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非遗&山东文旅2021|省级非遗项目超过千项,叫响山东手造品牌
- |“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大足石刻|《万里走单骑》第二季走进大足石刻,感受中国石窟文化的“烟火气”
- 非遗传承人|宁夏非遗传承人:刀耕不辍让皮雕技艺焕发新生
- |靖边非遗|靖边勾灯 从民间祭祀发展起来的舞蹈
- 剪纸艺术|“虎”佑中华!聊城两位女教师创作冬奥主题非遗剪纸作品,迎冬奥庆新年
- 福字#青岛年味儿 | 非遗剪纸进社区 巧手“变”福迎新年
- 宽城!排练非遗背杆迎新春
- 泗州戏#安徽凤阳:社科普及“非遗课堂”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