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色|《巴依尔的春节》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引子:“在多次奇思妙想的名字改变之后 , 他写下了温暖的三个字 , 也是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爸妈我 。 ”
对比色|《巴依尔的春节》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文章图片

电影《巴依尔的春节》是由宁浩导演为宝马中国做的贺岁档微电影 , 影片延续导演自身一贯的“宁式”喜剧表现手法 , 故事从“BMW”和“巴依尔”两个名字出发将故事聚焦于渴望父母和家庭情感的离异家庭孩子身上 。 从电影《疯狂的石头》到《我不是药神》 , 无不体现宁浩导演在小人物身上质朴情感的真实流露 。 小人物身上的情感是最具有真实色彩的 , 当“BMW”这个稀奇的大玩具从《疯狂的石头》里的那句“别摸我”演变为影片中的“爸妈我” , 在孩子们为这个叫“巴依尔”的车搞怪起名之路上升到亲情 , 由车和人之间的关系升华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 , 在宁浩导演的构思下 , 带有浓烈西方工业色彩的“巴依尔”实现了品牌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过程 。
对比色|《巴依尔的春节》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文章图片

1、文化与商业的融合
电影《巴依尔的春节》在将人们的情感关系与宝马车这一商业品牌联系在一起时 , 正以一种文化与商品之间的成功挂钩与融合 。 德波在《景观社会》一书中指出 , 人们对于物品本身的消费正在转变为“构建的虚拟景观”的消费 , 商品不再仅仅作为一种消费产品而更是一种精神符号与心理追求 。 《巴依尔的春节》正是在文本叙事上构建了一个与宝马这一商品息息相关的家庭景观 , 使之成为一部同时拥有文化与商业之间不同价值的贺岁档微电影 。
对比色|《巴依尔的春节》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文章图片

家庭情感关系以及微弱的个人成长困境 , 认同、反叛直至和解在“巴依尔”这一主要线索之上完成转换 , 这也是故事的主题表达所在 。 在父母离异的家庭成长环境下通过闹别扭的方式在大年夜上表达和吐露自己的心声最终促成家庭之间的圆满 , 其中心便是家庭与亲情 。 中国本就是一个极其注重家庭伦理的国度 , 家庭文化更是以家庭作为基础 , 失去了家庭就失去了亲情的文化 , 影片的表层叙事与家庭亲情的关系的指代正是由故事文本的推进而完成的 。
对比色|《巴依尔的春节》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文章图片

从其商业性质来看 , 《巴依尔的春节》不可否认的具有明确的商业目的 , 但影片不区别于大多数短小精悍的商业广告 , 影片的表层叙事一切都是服从于推广宝马的商业目的 。 导演精心设计了宝马的性能与产品定位的问题 , 如“百公里提速九秒二”、“全国只有一百台”以及“能坐上宝马车的小孩不超过十个” , 回环复旨 , 在故事发展的多个阶段都频繁出现 , 但影片并未表现宝马车的飞驰奔放 , 而是将其回归到中国人骨子里的家的意识 。 同时影片中的所有情节的发展都是围绕着“车”进行展开的 , 无论是父子二人第一次在影片中见面 , 还是儿子和同伴之间发生冲突时对“巴依尔”所起的争执 , 还有与朋友小胖孤独行走在楼顶上仍不忘给巴依尔起一个新的名字…影片构建起了车与社会地位、年龄长少之间的关系 , 在反复提及的车的意象潜移默化之中给观众施加了潜意识层面的影响 。 因此“BMW”等于“爸妈我”即是“拥有和消费一辆宝马车等于拥有一个可以弥补裂隙的家庭”这样一个看似荒诞的概念成为了宝马紧紧捆绑的品牌附加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