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的工艺和皮质,用过几只便知道了。但岩茶工艺的复杂程度以及与年份和天气密不可分的关系,就算喝过五六年,不走心的人,一样分不清。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
前一阵李麻花去武夷山,正巧遇上类似的事情。
她去一个茶农朋友家,彼时这位茶农正对着一个脸盆拿着放大镜照着。
走进一看,原来是一泡岩茶的叶底正松散地泡在水盆里,而他则挑选着这些展开的叶底放大来看。
很专注,连李麻花走到身边都没发现。
询问之下才知,福州的客户寄了一泡某品牌卖价几万一斤的岩茶给他,让他给找找类似的茶。
他找了几个做茶师傅一起喝了这茶,是去年的茶,中等火功,只是微有返青,工艺算不错。
喝起来有非常明显的桂皮香和花香,两种香气融合得不错,一般人喝不出有拼配痕迹,但是做茶师傅经验丰富、火眼金睛,马上分析出这是一泡拼配的茶,底料以肉桂为主。
因为能出此桂皮香的肉桂应该走的是大桂皮路线,大桂皮型的茶出不了如此妖娆的脂粉花香,故而,在这泡肉桂之中,必然藏匿着一至两种高香品种的茶,用于提香增香。
但单靠喝,他们比较难断定其中拼了什么品种的茶,便想从叶底中寻找蛛丝马迹。
那款茶叶的泡袋还没丢,李麻花看了眼,正是那家热衷于马卡龙色包装的岩茶品牌,这款茶我也喝过几次,包装上赫然写明是某山场的肉桂!
这时候茶农做出一个判断,说,应该有拼了“雀舌”,叶底里有几片细长锐齿的叶片,极像雀舌。
他说,“这款茶叶里,肉桂的底料还可以,应该要拿匹配的佐料来拼,不然茶与茶之间水平有差异,无法融合,甚至会拉低整泡茶的品质。”
这与“木桶原理”一致,一只木桶盛水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头。
他接着说,“山场好的品种以老品种居多,后期培育的高香品种大多种在半岩、外山等地。而老品种里香高的,雀舌算一个。”
如此分析,颇有道理。
雀舌的花香、脂粉香明显,稍微加点雀舌提香,便能得出一泡桂皮花香的肉桂。
不过,这个推理过程,像极了我们刑侦学的老师讲案例。
一片一片剥洋葱,抽丝剥茧,最终得出真相来。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
但我还是有个疑问:即便找到或者拼配出无限接近的茶,加上一模一样的泡袋礼盒,定制出以假乱真的A版岩茶,那么要如何混入市场销售呢?
朋友白了我一眼,觉得我很笨。
他说,很简单啊,有辣么多卖茶人、辣么多茶叶店,靠口口相传销售便足够了。
前几天有个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个牛人(又是牛人,这年头牛人就是多)。
这人手头什么品牌茶都有,无需代理,一盒也能发货,折扣比专卖店去源头茶厂拿货还低。
开始还很疑惑,现在品牌茶的拿货方式和渠道已经如此随意了?结合这A货岩茶的操作,这便能说通了。
有利可图、监管不到位、门槛不高等因素,造就了A货岩茶的涌现。
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个令人不得不重视的原因,那就是,品牌茶商家们制定的游戏规则存在诸多漏洞。
比如某岩茶品牌因为加盟代理商的关系亲疏,给出不同的折扣;
- 茶香$岩茶里,肉桂怎么区分好坏?听听老茶客的实话,都是踩坑后的血泪
- 焦糖香@一时肉桂,一时大红袍,村姑陈带你走进金奖大红袍的双面茶生
- 岩茶&从水仙、肉桂到大红袍,岩茶老饕说的这茶有内容,包含3层深意
- 交学费|【老徐谈茶】第253期:想快速入门普洱?应该从高端茶还是低端茶开始?
- 故宫|从高空拍故宫全景图,发现故宫竟然是歪的,故宫怎么修斜了?答案来了
- |白茶只喝30年以上,岩茶喝牛栏坑肉桂?别轻易当了冤大头
- 壁香@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武夷岩茶的挂壁香,应该怎么闻?
- 邮票|花香、桂皮香、蜜桃香,不同香型的肉桂,可以用同一个紫砂壶吗?
- 大学生|大学生从高校毕业后错过校招,一毕业就失业,该何去何从?
- 文创|西藏手艺人嘎玛曲扎:愿古老雕刻艺术从高原走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