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成为三文鱼》的首遇是在美国的一个社交网站 。 书名里的“Becoming”甚是醒目 。 一条鱼 , 有什么好“成为”的呢?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 , 我似乎体会到了作者挪威人类学家玛丽安·伊丽莎白·利恩(Marianne E. Lien)的用心 , 明白了“成为”的意思 。
利恩笔下的主角正是工业化养殖生产的三文鱼 。 她与其他书写三文鱼的人文学者一样 , 深入水产前线 , 进行着人类学家口中的田野 。 她访谈了参与三文鱼一生的众多人员 , 并竭力参与到相关劳作中 。 “成为”是书的主线 , 养殖三文鱼成为饥饿 , 成为生物群 , 成为外来物种 。
不可避免的是 , 当提到一种生物从野生转变为人工养殖或者栽培时 , 我们首先会想到生物学术语“驯化”一词 。 利恩提出的“成为”包括了驯化 , 意义更加丰富 。 驯化是人工干预野生动物和植物的自然繁殖过程 , 从而使它们成为人类理想或接近理想中的物种 。 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讲 , 就是将野生动植物变成了人工养殖的新型经济品种 。 人类驯化了水稻、小麦、玉米等五谷杂粮 , 驯化了猪牛狗羊等动物 , 这些驯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渐变过程 。
先人的锲而不舍也让部分鱼儿获得了在人工喂养和密集环境下生存的能力 , 他们凿池养鱼 , 稻田养鱼 , 相传春秋时期的范蠡著有《养鱼经》 。 唐朝以后中国又发展了四大家鱼的养殖 。 宋代出现了具有观赏性的金鱼 。 到了明末 , 金鱼的花样品种达到了一个高峰 。 相应地 , 在中国历史上 , 关于鱼类的书籍也是层出不穷 , 其中包括了本人偏好的明代万历年间出品的《闽中海错疏》和《朱砂鱼谱》 。 在其他国家 , 水产养殖业也发展得很早 。 来自尼罗河的罗非鱼在古埃及就已经被池塘圈养 ,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古埃及底比斯古墓中的绘画和浮雕可为例证 。
古代发展起来的这些水产养殖方式几乎不需要采取任何高难度技术措施 , 比如改变鱼儿产卵方式 , 控制生命周期 , 精密计算饲料成分等繁杂手段 , 农民就可以收获一箩筐又一箩筐的鱼肉蛋白 。 古人的书写和艺术创作无不展现着人与动物之间的一片祥和 , 激励着现代人对田园牧歌的梦幻追求 。
文章图片
云南稻田养鱼的大丰收(图片来自: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613128)
文章图片
古埃及墓内壁画中的池塘养鱼(内巴蒙的庄园花园 , 大英博物馆馆藏)
与鲤科鱼类、罗非鱼共同构成当今经济鱼类重要支柱的三文鱼 , 它的养殖史是另外一个故事 , 它基本上是现代科学的产物 。 欧洲和北美食用三文鱼的历史非常长 , 但是三文鱼的养殖历史非常短暂 , 距今不过半个世纪 。 如若用“驯化”来表达三文鱼从野生到人工养殖的过程 , 似乎有点与我们的固有观念有些格格不入 , 而“成为”恰到好处 。
鲤科鱼类和罗非鱼都生活于淡水 , 而三文鱼属于溯河洄游性鱼类 , 不同的生命阶段必须在淡水和海水中分别完成 。 年幼的三文鱼在淡水中生活 , 生长到一定的尺寸和成熟度 , 完成生命中一个最关键的“银化阶段” , 再游向大海 。 在海水中生存一定时间后 , 它们又开始溯河产卵 , 完成生命的意义 , 走向生命的终点 。 由此可见 , 养殖三文鱼不仅需要转换不同的场地 , 人们还必须准确地知道它们的生长规律 。
银化与光照变化密切相关 。 在自然状态下 , 不同季节下的光照时间和强度均有不同 。 不同种类的三文鱼进入银化阶段需要不同的时间 。 比如 , 在北大西洋的河流中 , 三文鱼一般要在淡水里生活一到四年 , 才能发生银化 。 这意味着 , 三文鱼在进入大海之前需要做的事情便是等待 , 等待成熟时机的到来 。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寻一方庭院,吃茶读闲书,听雨看落花!
- 康有为#除了《美的历程》,还有这些李泽厚的经典著作值得一读
- 深思子&读书需要悟,书法需要悟,悟出人生
- 扬州$杜牧最经典的一首诗, 也是我读过形容女子最美的一首诗!
- 闻一多$人在低谷的时候,要学会“大量阅读”
- 周作人$读书 | 学术的温度—— 陈平原的《记忆北京》读后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新青藤”寒假童书榜出炉,推荐广州小朋友阅读《幸福课》
- 春有百花秋有月!宋代高僧一首唯美禅意诗,道出人生快乐本质,心情沮丧时读读它!
- 里贾纳&读书 | 利尔本:诗歌让我们步出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