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张小策心里住着贾樟柯


老天爷真是追着张小策赏饭吃 。
昨天在B站看到一部片子 , 他已经在和大导演贾樟柯谈笑风生 。
一种看似怪异、井水不犯河水的混搭 , 就那么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
片子里的张小策现身在「平遥国际电影展」 , 这个曾经朱一旦背后的男人 , 如今走在举办影展的园区 , 一路上都有拥过来打招呼的粉丝 。 从创造IP到成为IP , 他似乎第一次感受到被簇拥的美好 。
在跳脱了「朱一旦宇宙」后 , 他独自开创的「大鹅宇宙」又爆火 。 这种连续创造爆款的能力 , 让领地意识浓厚、鄙视链密布的电影圈 , 也不得不正视这股力量 。
张小策与贾樟柯对谈 , 在我看来 , 是电影圈拆掉了象征骄傲与自矜的墙 , 开门迎客 。
这客当然要有资格才能入席 , 拍段子视频挠人笑的怕是万万不行 。 来者是有近300万粉丝却自嘲「三线城市的二流导演」的小伙子 , 而业内没有明说的共识是 , 他的作品已经初具电影的端倪 , 所以当他出现在平遥 , 并不显得多违和 。
山不过来 , 我就过去 。 而山也看到了攀爬的人 。

某些底色 , 张小策与贾樟柯是重合的 。
张小策的作品中 , 我最喜欢的反倒不是致敬各种经典 , 一炮而红的「广场舞往事」系列 。 我总觉得 , 他单飞后需要一部特点鲜明 , 快速占领网友心智的片子 , 站在经典老梗的肩膀上 , 是走了捷径 , 用了巧劲(市场早就验证过的 , 必不会错) , 却未必能见到导演张小策真正的内心世界 。
我推崇的是他的一部「小众」作品——《请把我埋在 , 这时光里……》
这部片子依然聚焦农村 , 讲述了最复杂的父子关系 , 主题触碰了艰深的社会顽疾——留守老人 。 老槐树下 , 红砖墙根 , 有那么一批风烛残年的人 , 日复一日只做一件事:「等待」 。 等待落日 , 等待子女 , 等待归期 , 等待死亡……
这部很不张小策的片子 , 实际上是「恰了饭」的 。 我自然感叹金主给予的创作自由度 , 可反过来想想 , 是不是「入袋为安」的安全感反倒让策导彻底放弃流量思维 , 彻底放弃用俗梗取悦观众 , 以克制的台词 , 大量的空镜 , 把喧闹、戏谑广场舞之外的农村代际冲突呈现给公众 。
这部片子下面最让我触动的留言是:看到那些熟悉的乡景 , 想起第一次看贾樟柯的《站台》 , 勾起小时候的记忆 。
张小策是短视频创作者 , 贾樟柯是蜚声国际的大导演 , 一个是新时代最懂用户需求的达人 , 一个是让人想起「乡关何处」的艺术家 。
成就有差距 , 可他们都有一个创作母题——家乡 。
贾樟柯的艺术生命始终在汾阳兜兜转转 , 张小策将灵感与情思放置于淄博 。
《站台》、《小武》、《任逍遥》这三部曲是放大的汾阳、浓缩的中国 。 张小策的「大鹅宇宙」将广场舞与热兵器、黑道等元素结合起来 , 展现了赛博朋克的淄博 。
贾樟柯的镜头里是悲情的故乡 , 张小策的镜头里是怪诞的故土 , 直到《请把我埋在 , 这时光里……》一出 , 我知道张小策心里住着贾樟柯 。
他们早就该聊聊了 。

我对此是充满好奇的 , 我们作为新传播领域的创作者 , 自我评价、业内评价、粉丝恭维皆有 , 唯独缺一个视角——他者 。
张小策一定也想知道 , 在大导演贾樟柯眼里——短视频入流吗?
对谈之前 , 张小策一开始是有点紧张的 , 他从人群中看到被前呼后拥的贾樟柯 , 直感叹:「气场强大 , 我要假装淡定 。 」
这场对谈更像是各自「盘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