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豆瓣8.0分收官,《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做对了什么?

喜剧|豆瓣8.0分收官,《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做对了什么?
文章图片

文 | 若谷
“在十二周以前 , 一些即便演了七八年戏依然不为人知的演员 , 他们把自己叫做小演员、腰部演员 , 这个概念我们希望在节目中逐渐地被修正 。 ”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 , 马东如是说道 。 如今看来 ,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这一理念已然落地 。
经过六大赛段的洗礼 , 喜剧人们通过一个个不同主题、形式的作品在舞台上闪闪发光 , 不仅展现创演实力 , 也得到了一定的曝光度 , 就这样 , 一批优秀的喜剧演员、喜剧编剧走进了大众视野 。
今晚 , 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舞台上 ,喜剧人迎来了职业生涯的一大高光时刻 。
在最后的颁奖典礼上 , 由100家媒体代表、9位专业担当以及7位组委会成员组成的评委会 , 推出了年度喜剧编剧、最受行业瞩目作品、最受观众喜爱作品、年度喜剧搭档等多个奖项 。 而节目终极奖项年度喜剧社团则由三板大斧子社团获得 。 随着一系列获奖名单的新鲜出炉 , 这一群新喜剧人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地认可 。
喜剧|豆瓣8.0分收官,《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做对了什么?
文章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 , 《人民日报》文化版还点赞《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形态与价值 , 认为该节目正更新着人们对喜剧的想象和期待 , 创造了正向的情绪价值 。 从某种程度而言 , 以豆瓣8.0分收官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在探索喜剧综艺新形态的同时 , 还对于喜剧创作者的出圈起到了托举作用 , 极大盘活了整个喜剧行业的人才生态 。
以76个作品为实验田 , 赋予共创模式丰富内涵
在过去 , 喜剧创作者们大都是单打独斗的状态 , 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从主题排位赛开始便提出了“社团共创”的新模式 。 对于这一模式 , 马东认为喜剧共创就像巨大的社会心理实验 , 把各个小组合并成为大社团 , 有了共同的利益的他们 , 会站在同一个阵营 , 不会出现群体排斥的情况 , 进而构建良好的创作生态 。
回顾整季节目 , 始终从创编的本质出发 , 三大社团以一个个作品为实验田 , 赋予“共创”的创作模式丰富的内涵 。
喜剧|豆瓣8.0分收官,《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做对了什么?
文章图片

共创是喜剧人们奇思妙想的集中释放 , 在群策群力中集思广益 , 提升创作与成长的效率 。 正如李诞所说:“自己做东西是过瘾但进步很慢 , 但是一群人一起做会进步很快 , 这样把好的作品呈现出来之后也会很过瘾 , 这便是喜剧共创的力量 。 ”
大部分时候 , 社团成员从创作主题出发 , 结合自身经历提出创意 , 众人一起出谋划策变得更完善 , 最终打造出一个完整的节目 。 从这一角度来看 , 共创是将社团成员们所有乍现的灵感进行归拢与升华 。 例如 , 在《谁杀死了周日》的创作过程中 , 三板大斧子社团所有成员都像打鸡血似的一起头脑风暴 , 分享好多的点子都是出自于当下最自然的反应 。 “大家都劲往一处使 , 仿佛力量会更大一些 。 ”三板大斧子成员蒋诗萌曾这样在节目中感慨道 。
喜剧|豆瓣8.0分收官,《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做对了什么?
文章图片

共创是在不同思维碰撞中试错与探索 , 寻找最合适的创作方向 。 正如徐峥所主张的“虽然每个人的思维和习惯不一样 , 共同创作让大家走出了个人的舒适区 , 也进入了集体的安全区 , 大家能够互相衬托和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