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八年收官
文章插图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资深修复师朱振彬讲解修复过程 应妮 摄
中新网北京1月7日电 (采访人员 应妮)历时8年之久的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取得圆满成功,7日在北京正式宣布结项。这是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最大的一次针对国家图书馆珍贵古籍的专项修复行动。
【 修复@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八年收官】 “天禄琳琅”是清代乾隆皇帝将皇宫各处藏书中宋、金、元、明版旧书进行择选,掇之菁华置于昭仁殿而成的重要藏书。虽为清宫珍视专藏,但从建立直至20世纪50年代,火、盗、兵、蠹等磨难致使藏书大量损失,664部中已有近60部不见影踪,存世的600余部主要存藏于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
文章插图
工作人员展示被虫蛀之后修复的书页,图中透光白色斑点此前皆为虫洞 应妮 摄
目前,国家图书馆藏“天禄琳琅”279部,其中宋、元刻本的比例是海内外收藏“天禄琳琅”最多的,并且保存着《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中最为珍贵的大部分古籍。这些古籍不仅刊刻年代久远,有的还是存世孤本,弥足珍贵。
据介绍,2013年6月,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完成了“天禄琳琅”未编书的编目并对其进行了破损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批书籍中十分之一属于一级破损,急需抢救性修复。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以此为契机,计划开展“天禄琳琅”修复项目,用若干年时间完成这批珍贵古籍修复。
在结项的专家验收会上,与会专家一致对修复项目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专家认为“天禄琳琅”修复项目超出了预期目标,是国家图书馆继“敦煌遗书”、《赵城金藏》等修复项目后,又一重要珍贵古籍修复项目。
整个项目修复体量大、难度高、情况复杂,团队针对每一件藏品不同的情况制定方案、开展修复,在全面贯彻现行修复理念与原则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和突破,做到了“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同时在项目管理、修复步骤、修复技艺、修复材料、科研成果、技艺传承、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全面、详实、丰富地记录了修复过程,为此后大型古籍修复项目科学化、规范化开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资料,具有里程碑意义。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陈红彦介绍,“天禄琳琅”藏书有一个显要特征,即大多数藏书中都可见前人修复的痕迹。在“整旧如旧”的指导原则下,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保留还是清除这些“后来者”的遗存?国家图书馆在此次修复中对该问题进行了反复深入的探讨,最终在处理留有前人干预痕迹的古籍时,修复前充分分析其干预手段对当下乃至未来该书的使用质量及保存寿命的影响,从而合理把控当下修复周期需要复原的时间节点。面对不影响书籍保存质量的情形,需严格维护历史遗存,为后人留下客观实证。
文章插图
部分修复成果的展示 应妮 摄
但仍有许多特殊案例,她举例,过去以“连补带衬”等不当修补方式进行修复造成书叶纸张褶皱、板结、粘连等情况,前人的操作痕迹不利于古籍保护,此次修复进行了整改,尽量减少其本体继续劣化的可能,从而使留存时间得以延长;也有书叶纸张严重失去物理强度、亟须抢救的情况,水浸后严重粘连、酸化严重导致纸张酥脆,如《丹渊集》《唐类函》等,若不及时进行脱酸、加固处理,酸化范围将继续蔓延;还有絮化严重致使纸张变形、交互粘连乃至稀薄疏松的情况,如不对其进行局部甚至整体托裱,承载文字的纸张将继续劣变降解。在处理各种病害问题时,修复方案并非死板照搬“整旧如旧、最少干预”等原则,在秉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工作中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中国美术!广州美术学院战“疫”作品即将亮相迪拜世博会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其实后面还有3个字,原来我们一直误解了
- 中国传统文化#五月,一首诗站在窗外
- 盗墓案!中国盗墓史上最长的一次盗墓,屋里挖了整整20年
- 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举行“古籍里的春联” 发布暨春联书写活动
- 中国经济#2021年度经济学图书有三个特点:思想性、历史叙事及学科交叉
- 湖北省文联$新春佳节氛围浓 中国书法·年展全国行书草书作品展在汉开幕
- 红与黑#方隆昌/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
- 奥林匹克!徐晋平/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