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宝山”之名由朱棣御赐,这场文献展带你穿越600多年历史

地名往往承载着一座城市、一个地区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今天,一场特别的文献史料手迹展在宝山区启幕。60件展品,绝大多数均为首次亮相。此次展览回答了一个困扰人们许久的问题——“宝山”之名究竟从何而来。
【 宝山$“宝山”之名由朱棣御赐,这场文献展带你穿越600多年历史】见证百年沧桑的老石碑,如今移至高桥中学
明朝永乐年间,吴淞口岸航运贸易发达,行船往来频繁。大量船只的到来,带来可观的经济贸易,却也隐藏诸多安全隐患。彼时,负责海运的平江伯陈瑄就发现,吴淞口岸触礁的船只特别多。于是,他便在长江出口的南岸修筑了一座土山,土山300多米见方,百米左右高。
宝山$“宝山”之名由朱棣御赐,这场文献展带你穿越600多年历史
文章插图

有了这座土山后,人们便就此设立了烽火台,白天燃烟,夜间点火。从此,这座土山也成了重要的航海标志。据说,当地百姓过去曾隐约见到有座山在海滨出现,修筑的土山恰是发现山影的地方,因而民间将它传说为了“宝山”。
永乐二年(1404年)吴淞江疏浚后,吴淞口成为了由南向北海道运粮的起航地之一。明成祖朱棣深知“宝山”的重要,因此于永乐十年(1412年)亲自写下碑文,并命人勒石成碑,即“御制宝山碑”,宝山之名随之诞生。
由于地处海岸线旁,风大、浪急、雨多。大约百年后,这座小土山就被冲毁。由于其当时紧邻高桥,因此这座石碑也就被移到了高桥公园中。此后,经历着炮火洗礼,这座石碑依旧存续,如今就被放置在高桥中学中,成为生动的“史学教材”。
中国最早的“大学城”,胡适也曾在此任校长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宝山吴淞还是中国最早的大学城区之一。此次展览专辟一章讲述“教育之光”。
宝山$“宝山”之名由朱棣御赐,这场文献展带你穿越600多年历史
文章插图

浏览着那些泛黄史料,参观者无不赞叹,这里真可谓“学府云集”。复旦大学前身复旦公学、同济大学前身“同济医工专门学校”、中国公学、上海海事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的前身吴淞商船专科学校……诸多知名高校都能在这里觅得它们的前身。
宝山$“宝山”之名由朱棣御赐,这场文献展带你穿越600多年历史
文章插图

“在方圆几平方公里内就有这么多的大学,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策展人宝山区作协副主席唐吉慧说。他指着一份1927年的学生“证明书”介绍,当时中国公学的校长还是何鲁。他是一位留法数学家,不仅将现代数学引入中国的先驱之一,更曾破解三大数学难题,蜚声海内外。他的下一任“接棒人”就是鼎鼎大名的胡适。在这里,多位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学界名师,与他们所培养的那些日后享誉学界的学生们,共同组成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力量。
此次展览还特别展出了一张珍贵合影——抗战时期,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与胡适、梅贻崎、冯友兰摄于西南联大。最初,这张照片是由一位老先生保管。后来,这张照片又辗转流至艺术品市场,如今再现于社会公众眼前。
巡展、讲座、出文集,多元手段留存历史记忆
宝山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纪念宝山命名610年,宝山以“宝山风华”为题,聚焦这片热土的过去与今朝,深入挖掘宝山的历史文化记忆。除继续在高校图书馆、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等场所开展文献史料手迹展巡展外,还将出版专题文集,并通过讲座及研讨会的形式,追溯宝山记忆,传承“宝山”精神。
宝山$“宝山”之名由朱棣御赐,这场文献展带你穿越600多年历史
文章插图

自2020年以来,为更深入地对宝山地方文献进行搜集、收藏、保护与使用,宝山区文旅局牵头区作协开办 “宝山风华”专栏,以“书写宝山历史文化、传承宝山历史文脉”为主旨的专栏文章得到了诸多读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