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胶东散文年选
最佳作品奖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我永恒的灯光
文|吴殿彬
煤油灯的灯光如豆,我妈妈却能看得很远很远。
现在很多年轻人很陌生的煤油灯,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家还用着它。1966年的时候,同校的同学到县城看见了电灯,就觉得自己高人一头,站在高台上,咋唬那个电灯比月亮还亮,太亮了,电灯,你知道吗?电的灯!晚上,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我向妈妈报告了这个消息,她的眼睛被煤油灯光照得亮亮的,说:
“你就像现在这样好好念书,一定能到城里去做大事!”
“妈妈,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念书。”我郑重地回答着,靠在她的花边机旁,从书包里拿出书来,读书做作业。煤油灯的光红红的,那点如豆的火焰之光,把我和妈妈的身影溶合在一起,照在北墙上。我想起父亲还活着的时候。那时,我还是个刚记事的玩童,还没出嫁的三姐哄着我在炕上玩。叭啦叭啦叭啦……妈妈花边棒槌互相碰撞的清脆的声音,我听着比木琴还好听——这当然是后来的时候了,当时我连木琴的名字还不知道呢——仿佛煤油灯的光,就像电灯一样,妈妈的脸让煤油灯照得通亮通亮的,真好看。我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我爬到窗台上,把窗户纸捅个眼,从窗棂缝里看天上的月亮。月亮在厚厚的乌云上游走,有时候会从缝隙中探出头来看着我家。我就高兴地叫:“月亮公公看见我了。”三姐怕我跌着,吓唬我说:“快下来,窗外有个老毛猴,咬你。”妈妈说:“别吓着你小兄。”我咯咯地笑着爬下窗台,然后去抓妈妈的花边棒槌……家里充满了姐姐的呵斥声和妈妈的劝告声:“你不会织,别弄乱了线,妈妈不好织啊,快跟姐姐出去玩吧。”姐姐把我抱到院子里,教我:“月亮月亮小小的船……”自从七岁上,父亲因病过世,三姐也早两年出嫁,我的家只剩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了。而我也在苦风凄雨的岁月里,上了小学。我记着妈妈的话,好好学习,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老师跑到家里夸奖我,给妈妈忧愁的脸上嵌进希望的光彩。“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我的小学老师嘴上念着这句话,天天傍晚放学前都要把当天学的考一考。我每天都是拿着一百分的卷子回家向妈妈报喜。每天晚上,都是在炕上,在煤油灯下,妈妈织花边,我做作业。煤油灯油烧了一瓶又一瓶,妈妈的花边织了一机又一机,月亮转了一圈又一圈,然而日子却越来越难过了。先是连地瓜干也吃不饱了,后来接着是吃糠咽菜,到我九岁那年,春天开始上山剥树皮来家当饭吃了。我白天上学,晚上回家,就重复着煤油灯下的故事。而且,每次的故事开头,都是这样两句话:
“儿子,你就这么好好念书,长大了替妈争口气!”
“妈,你放心吧,我一定给你争气!”
只有那天晚上,我把同学到县城看到电灯的事儿告诉母亲后,她第一次改口说,叫我好好念书,将来做大事,而且要进城去。因为那里有电灯吗?还是更能让人看到我为妈妈争了气?此前,我对怎样为妈妈争口气,没有明确的标准,只觉得只要每天考第一,就是为妈妈争气。多少次,家里没饭吃,过年没有新衣穿;多少次夜里我先睡着了,被妈妈啜泣的哭声惊醒。我会替妈妈擦干眼泪说:“妈妈,有你儿子呢,儿子学习好,为你争气。”直到妈妈叹息着夸奖我,看着我,慢慢地,她的眼睛里重新有了勇气和希望的光,我才跟妈妈一起睡下。这时,我把煤油灯芯压到很小很小,就如一粒小绿豆那么大,满屋子只有窗台上这灯光笼成一片淡淡的红色。直到听不见妈妈的叹息声了,我才轻轻地把煤油灯吹熄。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