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视|2022开年的《斯文江南》,东方卫视的文化情怀与砥砺前行

主编温静导读:2022年伊始 , 东方卫视推出了开年首档原创文化雅集节目《斯文江南》 , 为观众带来文化清新之感 , 节目以“古今结合”的形式惊喜亮相 , 点燃了观众的文化记忆和收视热情 , 同时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认可 。
来源:CMNC—主编温静
文/林夕
日出东方 , 斯文江南 。
2022年伊始 , 东方卫视推出了开年首档原创文化雅集节目《斯文江南》 , 为观众带来文化清新之感 , 节目以“古今结合”的形式惊喜亮相 , 点燃了观众的文化记忆和收视热情 , 同时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认可 。
具体来说 , 该节目聚焦五大江南文化地标 , 邀请演艺名家、文化学者 , 重访文化名家的经典文本 , 结合现代戏剧的“围读”和中国传统吟诵 , 致敬中国文化英雄 , 带领观众共赴五大江南文化场域 。 节目邀请表演艺术家焦晃先生作为召集人出演先导片 , 首期到访浙江绍兴 , 再现四位绍兴文化名人即 , 王阳明、陆游、鲁迅和王羲之 , 分别由著名演员鲍国安、茅威涛、郝平和李泽锋担任“演读人”进行超时空对话演绎 。 此外 , 文化学者止庵、黄晓丹 , 主持人曹可凡 , 他们共同展开了一场奇妙有趣的经典围读会 , 也让观众对于绍兴文化历史的理解也增添了几分深度和广度 。
卫视|2022开年的《斯文江南》,东方卫视的文化情怀与砥砺前行
文章图片

独辟蹊径找准文化类节目新突破口 ,
大胆采用“复调式”叙事结构
坦白的说 , 做好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显然更难 , 此前文化类节目的主题形式大都包罗万象 , 尽量浓缩或囊括更多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和经典作品 , 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大而全 , 但不会特别精细聚焦 。 为什么说《斯文江南》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创新突破口呢?它放弃了大而全 , 瞄准小而美但却能够以点带面的“江南”文化和经典 , 并以此辐射中国传统文化和仪式意义 。 所以 , 从主题设定的创新维度来看 , 《斯文江南》着实给观众和行业带来了新颖的创作视角和垂态文化展示 。
不仅如此 , 笔者在观看完首期节目之后意外发现 , 《斯文江南》的名称透露出三层含义 , 其一便是如字面展示 , 凸显江南的底蕴斯文;其二 , 可以理解为这里是江南文化的精细化呈现;其三 , 彰显出创作团队的小心思 , 这无疑是一个系列化创作之路 , 从江南篇之后再进行其他主题延展创新 。
《斯文江南》总策划、南瓜视业总裁向阳对传媒内参透露 , 节目的创作初心是相信文字的力量 。 南瓜视业隶属南方周末 , 是《斯文江南》原创研发团队并负责编剧工作 。 在创作过程中团队秉持着“文字是中国斯文的最核心载体”的理念 。 文字与文字之间 , 先贤与先贤之间 , 会产生同代、隔代的唱和 。 经典文字所承载的 , 不仅有文辞之美 , 有生命美学的灿烂 , 有文明的核心密码 , 有文化的永恒基因 。
卫视|2022开年的《斯文江南》,东方卫视的文化情怀与砥砺前行
文章图片

从首播节目来看 , 在叙事节奏、环节呈现等方面 , 创作团队也进行了“新意化”的精良呈现 。 每期均设定两大主题章节 , 以一本书的形式进行串联 , 章节内更细分为“演读”与“围谈”两个版块 , 重要的是 , 两者之间还创新采用了“复调式”叙事结构 , 即横向叙事和纵向叙事两条线索 , 独立又关联地共同讲述江南文化的名人作品和历史发展脉络 。
一方面 , 沉浸式超时空“演读”的纵向历史叙事 , 与名人相关的经典作品、历史事件经由演技精湛的“演读嘉宾”进行演绎 , 他们站在对应历史人物的视角上 , 无论是在台词功底、情感表达 , 亦或是与道具、年代感、文化感等方面的浑然天成 , 无不让观众听得进、看得懂、入得脑、走得心 。 更重要的是 , 在超时空对话中 , 观众能够感同身受“演读人”真挚情感的流露 , 诸如李泽锋演绎的飘逸洒脱的王羲之 , 字如其人 , 一场豪迈磅礴的书法之舞 , 让人印象颇深;鲍国安老师饰演的王阳明 , 呈现出更多心学之外的书法成就和育儿理念 , 着实新颖有趣 。 此外 , 演员郝平所塑造的鲁迅 , 更添几分人父的爱子之情 。 不得不说 , 由此反观 , 观众便能自我沉浸代入 , 使得主观自我得到榜样示范 , 从中获益良多 。